2014年7月17日 星期四

從賭錢說到大學收生


在網上看了外國媒體有關香港人賭博的短片。當中有人說到:「當你失去了自由以後,再明白自由的可貴」。

對立於自由的是什麼? 極權?階級?責任?圍牆?或者都是。而片中提供的答案是一個字:癮。

上癮了,人就不能不做一些自己不想做的事。明知道有問題,明知道有後果,可是心癮一起,束手就擒。

你有選擇的自由,卻沒有拒絕的自由。你有將難受的不智的種種合理化的自由,你沒有走出框框挑戰心魔的自由。

自由人的對立面是一個個奴隸,被什麼東西鎖起來,被某個主人奴役的奴隸。接受不平等條約,在某種不能改變的天條下,

默默的生活。

香港人,金錢至上。華人,利益至上。你或者會說,天下烏鴉一樣黑。但其實不然。人人愛貪,基因裡有賭性,可是這國家這城市,卻是將錢放在最前的地方。從小開始,這裡的氣候與土壤,都是種著一株株向錢的葵花。無論你願意,或不願意,我們的腦袋總是向著那閃閃金光。從家教,到學校教育,我們都上了錢的癮。有錢就做,有利益就學,有價錢的是上品。這是消費主義社會下的核心價值。賺盡,買盡。富盡,樂盡。有時候所謂的樂活與自由,亦是建基在形形式式的消費裡。

其實買股票都是一種賭博。其實有很多職業的本質,都離不開一個癮字。讓人上癮,然後在你的癮中獲利。我知這樣單說金錢的壞話不太公道。然而,我個人以為,我們多數人就是這樣長大的。愈低層的,愈不能和錢作對。可是很有錢的,其實也是換另一種方式來賭博。目的是,讓價錢上升。身家,樓價,市值,剩值,總之通通升升升。

因為賭博而做了金錢的奴隸,或者算是最痛苦的大奴隸。可是成為消費主義下的小奴隸,又有多少人察覺到?

又或者,我們知或不知都好,總是身不由己的。

早幾天又聽說過,外國某某最有名的學府,最頂級的學科不是金融工管,而是文史哲。我就想起,學問本來並無價值高低之分。只是若考慮到應用層面,那就要看一個地方的核心思維是短視或具遠見。意識帶領規劃,塑造城市的面貌。今時今日一個讀農業的大學畢業生,在香港能做到的實在少之又少。你說得出的「體面」的「有前途」的「能養家」的工作,都是直接與錢有關的。買錢,賣錢,買買賣賣,sell,market,fund;sales,marketing,funding......到最後多數人都走向整個職業光譜的某一小段。

所以才有所謂「乞食科」的出現。不是沒有價值,而是換不到有價錢的東西。有時我想,社科這裡的科目在大學收生要求其實也算是很高的。社科之所以被重視,也許是因為從前英治時期,英國人對這些人文學科的景仰與尊重,至使一個個讀政治社會學心理學社工的人能夠與專業人士,如律師醫師工程師老師等並駕齊驅。現今情況是,愈來愈多人說Ive讀工管的比大學讀文科社科的還要「好」。著眼的就是畢業後的薪金。既然如此,大學不如「反映」實況,不如讓大學各科收生成績與畢業生薪水掛勾,這樣會不會讓年青人與其父母少一點誤會?這樣的話,讀Ive的入學資格很可能要比入大學為高。

這樣說其實是有諷刺的意味。誰叫我們讀書是「只」為了賺錢?

我想,為何社科收生這樣高?是根據學科的「名望」,還是能夠讀到這一科的「學術要求」?又或者換句話說,在香港實際應用層面比較低的科目,為何收生分數需要高?

如果這城市真的講實際,就應該連進大學這最後一關都實際到底。幼稚園收生分數高低,在於畢業生能夠升讀優質小學的比例。小學收生分數高低,在於畢業生能夠升讀優質中學的比例。簡單說,大家都收將來有機會考得高分的學生。那麼大學的標準又是什麼呢-直線推論,又或順理成章的,就是收將來有機會高薪的學生啊。所以主觀說句,「愈搵得多錢愈難入」,是很符合這城市的民情。

所以沒有人會明白為何在英國讀哲學要很高分數。我們會說,嘩讀哲學,比我都唔讀啦。都搵唔到食。

我好奇大學收生的門檻標準。或者下次改革之時,或者可以將務實進行到底。在我們與這城市真的容得下另一套衡量個人素養與質素的價值觀時,再反思現在這套標準是否「有效」吧。

PS: 有趣的是,當我這段話放在面書上,大家好像讀不出有諷刺的意味。連我自己,也愈讀愈覺得,其實這建議也可行啊。

可是如果有天,醫生只有很低人工,那麼在這收生標準下,成績差的都能做醫生,那麼將來可能會醫死人啊,怎行?
於是,我們知道一個學生的能力是能影響他能否進入某個學系的。我們知道醫生不能醫死人,我們明白傳媒不能寫錯字。
那麼對於那些實用性不大的科目呢?比如說,一個能力低的學生讀社會學,他解不通讀不懂,將來也不會做社會學家。
這樣的話,who cares?


為此,不如修訂。將學科的實用性-職場上的職位空缺與畢業生薪金訂為收生指引第一大標準。畢業後有野做而且人工高的,收分最高。畢業後乞食,就算有得食都食唔飽的,最低分。這樣,家長們會滿意嗎?

這題目,其實愈想愈有趣。甜的,酸的,苦的,百感交集。

文人比商人更高貴更吃香的時代究竟是怎樣的?啊!中國古代好像是這樣的。這樣活著,是否會快樂一點?簡單一點?

說著「癮」,愈說愈遠了。其實還有對愛情的癮,對某些念頭的癮,都是令我們這些自由人,活得沒那麼自由。不過當然,你或會想,其實活得絕對自由,又是否生命的意義?人人生命都要有承受過某些重量,支撐過某些人或概念,才算是對這世界有貢獻吧?

再談。

外媒短片網址:High/Low - Witnes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你在想什麼?

可能你可能感興趣的: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