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30日 星期一

關於「浪費」的兩三事

一直想講一個題目,只是回家後激情已過,只好下次再算。不經不覺,原來已儲夠材料。我站在道德高地,五十步笑百步要分享的題目:「浪費」。

浪費的例子有很多。浪費的原因有很多。其一是資源過剩。一天我到商場經過一B字頭大型連鎖時裝店。裡面有很多很多為配合夏日與世界盃而推出的一系列服裝。很多,上身下身,五顏六色,滿佈店鋪每一角。從正門往內看,有兩位店員。中年女性,呆望往外看著流動的過客,無一為他們的衣服而駐足。我看,衣服都已特價發售,可是裡面一個客人也沒有。

我想,既然需求不多,為何做這麼多?衣服被扔棄,多半是因為過時,而非有破損或不稱身。與世界盃的衣服,順應風潮而生,亦會很快隨風潮而過而變得落伍。我們浪費了這樣多資源,做了一件衣服。這衣服基本上沒什麼不好,至少你我能穿得上,有敝體的功能,就算是衣服了。潮流與設計令衣服變得不平凡,但同時令它變得更平凡。

沒有比較,衣服就是衣服。有了品牌,有了高低,亦自然有了浪費。

你問我,我其實也不喜歡那一系列的衣服。或者說,對那品牌亦沒有特別興趣。所以我不買。可是,他們總需要賣。要賣便要製造。我只覺得到頭來我們製造多了,好好的衣服放著,都沒有人買沒有人喜歡,最後白白被浪費,又有一季流行時裝,火熱上市。



又有天再到商場,經過H字頭大型連鎖時裝店。裡頭有著紅底白字的廣告,大大隻字寫著:SALE!
那一刻,我忽然有意欲進去看看走走,儘管我很清楚,我沒需要,亦不會買。最後掠門而過。回想起sale,就覺那是一個魔咒。但凡看到了,就不自覺想buy。問題是,其實幾乎全年都有sale,什麼時候你都會找到優惠。我們如此想買,是因為有實際需要買,或是因為有欲望需要滿足?

女性朋友說,就算買了再多衣服,還是覺得自己沒有衣服。就算換了再大的衣櫃,也是不會有夠用的一天。先自聲明,我是喜歡穿衣服漂亮的女生。男男女女,都會買恤,我不是說為了「別浪費」,便一套走一年那麼極端。只是,買了這麼多,究竟穿了多少次?買買買買,買回來後卻又放著,這是一種浪費。

於是,買多了是浪費。你不買,店家也是在浪費。

其實或者我不夠公道。既然喜歡女生穿得漂亮,她們自然會有一堆衣服來搭配。我不過覺得,花了錢,卻穿一次半次。上星期才興高采烈說那藍色長裙很漂亮,買回來後十天不夠它就被打入冷宮,又在另一間Sale店看著白色短褲。

我真的明白人是有這需要。但這需要,其實有點衰。



人一個,其實食得幾多,著得幾多,用得幾多。這道理,我們都明白。不過我們不是住在農村中,在決定用多用少買多買少的問題上,是有更多考慮的吧。

又又有天跟友人到酒店吃自助餐。其實已經很久很久沒有吃過Buffet。價錢是貴的,但食物質素也是好的。我慢慢巡一圈,看見麵包與白飯。想當然,他們無人問津。我本人也沒有吃,既然「比左錢」,當然吃三文魚龍蝦鵝肝生蠔一類。那些沒有人吃的東西,或放在太久怕被污染的食物,就被人收起,甚至倒掉。

在意大利,麵包可以很貴。好味好吃的麵包其實內裡有很多學問。但在貴價野面前,只有極少數會選擇吃飽肚的食物。就算在挑選雪榚球時,我們也寧願選哈大師的,而不是先選擇自己喜歡的味道。

如果這不是自助餐,其實有些東西我不會叫。不是不喜歡吃,只是覺得不值這個價錢。沒趣味地說,你也可以說我是浪費。因為付了錢,我去選擇一些我本來不會選擇的東西。我沒這需求,但錢卻改變了我。

我必須說,其實我吃得快樂,而且也覺得吃自助餐沒有問題。不過,我有些古怪的想法。比如說如果我是麵包,或是咖哩,我會覺得有點不值。別人不吃我,不是因為我不好味。而是因為在比較之下,價錢成了比味道更重要的選擇指標。




今早看新聞,某站賽車三甲,開香檳慶祝。

慶祝是,讓香檳如煙花般濺散開去。滿滿的一枝香檳酒,在慶祝完後,餘下不知夠不夠四份一。我想,這酒應該不便宜。而且釀酒的過程也是很考功夫與心機的吧。既然到最後有了一枝香檳,都是不會被人品嘗,那麼又何苦做得那麼認真?反正都是會被倒掉的啊。

同樣情況,有些人會掟蛋糕慶祝生日。先不說食物浪費那一環。我想起整蛋糕的人也要花很多心機佈置蛋糕。由上cream,都設計花紋,水果的排位等等,甚至還要在上面寫字,這些都是心機。可到最後,要吃的人還沒來得及欣賞,蛋糕便被一下子壓成一團。我是覺得有點浪費,有點可惜。


其實,也是錢作怪。對我來說,其實消費消費不起的東西,是浪費。品嘗與欣賞沒能力欣賞的東西,也是浪費。人應該追求更好的生活,而消費是很重要的一部份。這我沒有異議。至少,在我改變自己生活的途上,我希望從我想買與能買的東西的列表上,能看得見「進步」。賺得起,花得起,用得盡,掏盡消費所帶來的滿足感與自豪感,我覺得還好。倒是還沒到那檔次,卻消費過度,過界,我便覺得不值得了。

我常說,我不喜歡吃魚翅,純粹因為吃魚翅的價錢「唔值」。我吃其他東西能夠得到更多滿足感,那我何必付更出更多而收得更少?又比如說,有些書我喜歡,但我知道自己不會讀完。既然如此,何必去買?頭幾十頁的滿足感,是否值得你買一本三百幾頁的書?

「浪費」與否,應該與「需要」拉在一起講。所以從另一個角度看,想做一個環保的綠色人士,除了做那些已經宣傳過無數次的事情外,也有需要從了解自己開始,修正自己的需要。有需,有求,買與不買都有個理由,有個預算。


要求不是要少,而是要清楚而合理。說到尾,在這消費主義主導,大多數人能真正做的,就是改變自己而已。我站在高地,無賴地說句:盡量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你在想什麼?

可能你可能感興趣的: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