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讀者」,昨天今天和明天的>
如果我們分道揚鑣,能否無事常相見,都看我們夠不夠自律。
那天以後,沒有足印,沒有方便的一扇窗。我們的單人房外沒有走廓貫通,登門拜訪比從前更加複雜了。看,我們都有了自己的新居,我們在最初都愛回家,但當人氣漸淡,就怕連我們自己也不再流連忘返。就由心情隨街浪蕩,走散的走散,反正家慢慢變成居,失去了當日的溫暖與安全感。又因為我們自己少寫,要經常閱讀就得有更大主動性。再沒有隨意翻翻SubscriptionPage就能看到某人的名字與文字。連繫的複雜程度猶如回到八十年代。撥電話之前要按一大串數字,等十數響,才能勉強地接通外地的親人,而且分秒是金,只能話短情長,點到即止。習慣了回家等於外訪的我們,在那天以後要清脆地將寫與讀分開。當寫是寫,讀是讀的日子來臨以後,我怕我們會走散。我們記得彼此的門牌,只是出門遠行突然成了舟車勞頓的遠征。就似小學升中學,中學升大學,大學進入職場的頭幾年,雖然保管著大家的聯絡方法,但就是不能夠與朋友保持聯絡。
這個時代與環境造就了我們的相遇。很多人說,假設Xanga消失,我們還是會再聚,在那邊見。但歷史又提醒自己,能夠無事常相見,看不見仍想起,需要是強大的自律與情意。我們當初究竟是如何成為好友?在最初的最初,不過是「被困」在同一屋簷下,或在同一球場上追逐,或在同一吊扇下默書,或在同一網誌平台閃出閃入。日久,人會好奇,人會了解。對身邊的事物熟悉起來,有了默契,有了安全感,有了共同回憶,有了樂趣與感動,然後回頭才發現:哦?原來我們是朋友,就在不知不覺中,漸行漸近。我們是先相見後相識,因相識而想見想念。不過,時代與環境也會挑戰我們。離開了熟悉的世界,失去了習而為常的溝通模式,彼此能否繼續相知,那怕只是輕輕淡淡的勾著?我不太清楚。
以後要看見他的名字,就要先打開「我的最愛」,然後按下他的網誌。想留言,還要先登入以後才能講低心情想法。如果我們只是偶然路過,對方的門鈐上不會有我們的指紋。就在舊社區瓦解以後,我們要問好都不再輕易便捷。雖然大家的新居一直都在,但人與人之間的往來不再頻繁。雖然我知道,城市人之間連繫從來就談不上「頻繁」。特別是在分享看法與心情的黑夜中,說的人不多,說得也不多,我們就算用心聆聽,亦是湊巧趕及對方在私語。笑聲停了眼淚乾了,我們趕不及也就錯失了那個互相安慰支持的瞬間。我們沒有與任何人緊密連繫,但至少還是有些人令你感覺親切,看見他的身影雖然不會令你驚喜,但有令你安心。這些「鄰居」遠在天邊,但當我們各自吐苦水的時候,又似一同朝著同一方向,瞪望同一願景,分享差不多的溫度與心跳。老實說,我們並不真正了解彼此,但奇妙在我們能夠在互不了解的前提下,令大家感到被了解。不需深不需多,就是這種帶有距離,沒有承諾與必然的聯絡,才使人與人在不知不覺中「頻繁」地聚首一堂,各自分享。
離開了,我們還能否稱得上我們,就要靠每一個自律的讀者與作者。定時寫,定時讀,定時留。這樣想來,真的不是人人也能做到的高要求。
細水長流。時日成了友情的細水。環境創造了理想的河床,讓細水能夠流夠三五七年,流到我們能在還未正式見面點頭握手問好之前,就已成為了不知就裡的朋友。但細水畢竟是細水,細水流過泥土,會被泥土吸收。細水湧入長江,便奔流到海回不了晶瑩的燦爛。當細水被迫出這條河道以後,還能流下去嗎?能可匯流嗎?
匯流不是指我們將來再在同一平台上問好,而是我們之間的距離還可以保持得如此巧妙。不太遠,不太近。有一種了解更多的吸力,同時到了某時某刻就有現實生活的各樣考量令我們排斥。我們沒有到過甜品店,但分享過甜味。我們還沒有非法集會,但分享過理想。我們沒有相愛,但你我各有愛人與被愛的故事。我們沒有相見,但肩膀曾無私地借出。曾自私地對號入座,又更自私地讓人對號入座,寫過小故事作禮物送人,也受過別人的留言點擊作回禮。這是新世代的奇特關係。好像沒有太大付出,但又彷彿可以換來很好的收成。不過因為建基在虛擬的平台上,只要地基動搖,太多事情都有可能推倒重來。唯一不變的是回憶。除此以外,在新居生活的我們都要重新習慣連繫的方式,嘗試將「連繫」歸納到生活習慣上。
不然,我們就算繼續寫,Facebook也好Blogspot也好Workpress也好,寫可以寫很久。但此處的光華便不可能走得更遠了。特別我們都不是「作家」,大家都是閒時記記大情小事的普通人。平台一換,習慣一改,就有很多事很多人會被遺忘。走失的,最終成了道別。疏離的,我們說那是放下。我不覺得道別與放下是什麼壞事,只是忽然驚覺,我們真的有道別的一天,大家都有機會放下彼此。
原本一直想寫篇文章給各位讀者,原本並沒打算在這一夜寫成。但寫作就是這麼奇妙。寫到最尾的時候,我發現其實這些也是我想跟大家說的。離別的時候,我固然希望跟大家說聲「再見」。但筆者的風格總是那麼強作看化看通,其實最先說的應該是「我們未必會再見」。見不難,再見難。一個「再」字代表不見盡頭的延續。今天見,明天見,這邊見那邊見。見完以後,還可再見仍可再見,正如上文所言,有難度,講彩數。怕的,不是大家無心。而是筆者本人沒有擔起自己那部份責任。不寫好文字,不主動探訪,不留言,等等。但我畢竟習慣以寫文字代表我關心,這無疑與正常的雙向互動原則有出入。所以我是擔心的。將來一別,自己能寫就算超額完成。可以跟友人同行,想起來實在沒有太大信心。
講真,天涯途上誰是客?在這快要散席的時候,其實再沒必要細分。其實大家都是客。正因為大家都是客,大家才會隨意遊走,隨心作客。大家也是主,所以可以有主意,有主觀,有主旨。可以講自己演自己評自己愛自己。是這樣一個主客同體的化身,才能使人與人有這種相遇的角度。要是大家更坦誠,這樣是不可能的因為我們只會將一切Private.有些事情還是只有自己一個知道一個保守最好最安全。可是如果大家更虛偽更嘩眾取寵,那這裡也不會是一個能令心意滋長的地方。我們既是主人,主動創造;又是客人,親善探訪,是這樣的交替才能令我們一同走到今天。
要感謝。當然。但除了感謝,自己又沒有什麼實質表示。感謝說得多會有點廉價吧。再說,一方面歡喜,但又不至於狂喜。有好些我要感謝的人早已離開了。我對當天的人感謝的熱度也不似昨日高。只能說感謝是我一種內心的感受。點頭稱好,暗喜暗笑,我覺得這種乎合距離的感謝會令你我也感覺良好-至少是真實吧?有網友說他從來不是我的忠粉,但我知他能將我的文風好好定義。我想,大家雖沒有深厚的情義,但那種一路走來,一同向前走的「同班同學」的感覺是有趣而難得吧。我日記中,留得久的大多數都是這種網友。我們甚少留言交往,沒有推薦,沒有太多短訊。只是各自在日記說自己的事,但竟然日子久了,我們會互稱為網友。這個「友」並非信手拈來的稱謂,我們真真正正在這裡同行了幾百天。這個感謝,並非因為你為我做了什麼,而明顯地,我也沒有為你們做過什麼。感謝,說真的,只是因為你們繼續活著,寫自己的故事。這讓我沒有感到孤單,甚至令我不再擔心孤單創作「赤裸」示人的日子。感謝你,因為你是你。當然,如果你是曾經留言的朋友,喜歡我文字的朋友,推薦我給別人認識的朋友,我更是感謝。
有時候解釋感謝什麼是危險的。因為很容易令自己有錯覺-如果值得感謝的東西不存在,便不應感謝。不,我想,無論發生什麼事情,將來怎樣,我還是有感謝的心。
淡淡交會過,各自留下印。但那不是烙印,印會淡。時日是去印膏,有些人有些印總是不知不覺便被擦去。你記得新印,忘了舊印。所以我對今天大家的說話都不會太在意。不是不上心,而是知道將來難料。再見或不再見,都要看彼此的前路如何走。水有流過,花有開過,這是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如果將來我們還可以無事常相見,在面書,或新平台,或以某種方式,這固然是好,非常好。但如果不能,我們還是要淡淡相信彼此會再見,直至我們都忘記需要再見,如此甚好。能放下什麼,同時意味可以提起什麼。如果你曾經因為一個不快樂的原因而躲到網誌,離開實在不是一件壞事。
天下無不散之延席。儘管坊間盛傳Xanga也許能夠留得住,但離心一起,大家對人來人往又有了新的領悟。記得自己曾經說過,如果朋友要走,希望在走之前能夠道別。記起這是源於Middle的網站,有一頁是留給離開的人。大意是希望網友記下為什麼離開,還有喜歡他的什麼文章。印象而已,畢竟又已經是好幾年前發生的事,模糊了。我就當自己要走,就當大家要走,在那天以後大家都會走散了。不奢望朋友什至是一路同行的多看少留言的網友能為我現形解題留個記念,純粹為了滿足我個人的好奇心。但以在這有可能的未日前,我只能安份又安心地說:我走了。
寫得不算好,但感覺還好。隨時不寫也不覺差了什麼。可以隨時收山,隨時隱形。投稿對支持人數不再抓狂,寫文字覺得唔對勁有勇氣收起。從前也說過,我覺得這樣已經很不錯了。
我不是早幾年前那個滿腦子夢想理想的熱血小子。所以反過來要鼓勵大家,總覺欠信服力失了身份。但就憑過去自己的殘影,祝願各位都能勇敢地多想多做。做個坦白知足的人,讓自己和身邊的人輕鬆快樂一點。做自己寫自己,在同一事情上多發掘不同角度,給自己一點小挑戰。還有,別看輕自己的能力。小人物如我都有機會可以寫這篇文章,你能做到的影響的應該更多更廣。我不認識你,我不知道,我只是有這樣一種原始的信念。我們都能夠改變自己。改變自己就是最大的好事。
祝好,各位前程錦繡。講分開不用憾事的口吻。懂得慶幸,才能慢慢習慣無常。有過溫柔,有過共震。泛過浪花,學做明鏡。在流水帳遇上落花,不是責任不是送運。要這麼發生的,都這麼發生了。有過的情感,都總會變得淡然。記住美好的片刻,感情人情都有幽默而雅緻的一面,值得懷念。
你我都有既定路程。不用為故事下文牽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你在想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