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舞派」對我來說,核心的那個字不是舞,而是狂。
狂字的聯想,有瘋狂,發狂,還有年少輕狂。然而,狂這個字卻帶有貶義。一個失控不能自制的人,才會狂。但要是想能夠讀得懂這一個狂字,看到「狂」的美好,「狂」所帶來的溫熱能量,那就會被「狂熱派」感動。你的夢或者不是跳舞,或者耍太極,但你仍很渴望,為了自己所愛的事情,狠狠地痛快地,狂一遍,狂一夜,甚至無限期的狂下去。
在電影「那些年」裡,其中一個我們最有印象,時常掛在嘴邊的詞語,是「幼稚」。這類青春電影之所以令觀眾感同身受又帶唏噓,是因為最令我們羨慕的,其實是這個社會最不需要,最急切要我們放下的特質。是有點諷刺,我們總在電影中懷念逝去的不完美。但這種成人眼中的不完美,其實是不能取代的一種能量,是內在的火焰。
有時候,我們常說自己「老了」。其實,老什麼老!?行得走得,二十來歲,應該大把勇氣,鬥志不應輕易被透支。身體上,我們仍然年青,仍可以做我們想做的事。只要稍作操練,可以繼續打球跳舞唱歌畫畫。其實,是因為工作以後價值觀有變,將某些放下了,在某個階段亦學習放慢,不願又或不敢走得太前了,於是就用一個「老」字,來解釋今天與早幾年前生蹦活跳傻得可愛狂得有型的自己的強大落差。實在是我們不過老了三年。
老什麼老?
年少多好,其一當然與我們生活的環境有關。那時我們面對的問題相對簡單,人事比較簡單,所以要負起的實際擔子也會少一點。但其實年少最好的,是因為我們擁有年少時的那顆心。那顆心,才是最令人感動的能源石。
我們曾經也如電影中的人物一樣,瘋狂過,非常瘋狂。
一個人做著自己最喜歡的事,為了它忘我投入,自得其樂,自信爆棚,都令旁觀者看得很過癮,很開心。他們散發出來的正能量,那種對生命的熱愛,實在強大到你不可能不感受到,大到你沒有理由拒絕。這一種「愛」,勝過千言萬語。如果每個人也能在自己最喜歡的事,這個世界一定會更美好。因為我相信生命與生命會互相影響互相感染。一個真正快樂,有生存目標的人,一定會感動生命裡其他過客。退一萬步說,至少可以肯定自己活著,我就是我,不會迷失,亦不怕被其他價值迷惑。
所以我喜歡柒良對阿花說的一番話。一個真心喜歡跳舞的人,喜歡到「狂」這一個地步的瘋子,他的表演會有一種魔力。所謂忘我,就是將很多社會加諸的價值都放下。那一刻,沒有美,沒有不美。只會堅信自己天下無敵,做著一件令自己驕傲的事情。所以他說得好。阿花不單止人在笑,連手腳都在笑。唯有一個狂人,可以為了所愛而放下自己,才能換來這種撼動人心的表現。與技術無關,與外表無關。一個人做事有沒有心,有沒有火,其實有心人還是會看得出的。
我想起一位自己的組女。那些年她進了Dance Soc,就這樣跳跳跳。畢業以後也繼續跳,應該都有六年時間了。其實我未曾看過她表演,但能夠想像她非常有自信地,在觀眾前,在一班隊友中,做好一件事。我為她高興,因為我知道她真的很喜歡跳舞。人生要知道自己的興趣其實已經不易,有機會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努力,與隊友一同奮鬥,甚至在有心人面前表演得到認同,更是難能可貴的奇緣。找到了,不放手。我覺得自從她開始跳舞以後,整個人也更「活」。因為她找到一樣興趣能代表自己,她亦因為那興趣遇上更多與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生命有一角算是完整了。
狂,她狂過。最幸運的是,她還未放低那一個「狂」字。畢業了,還要跳下去。閒時學小結他,學滑水,試這樣試那樣。工作時工作,輕鬆時輕鬆。二十幾歲人在負起自己的責任以後,看來還是可以低低BB地過日子。這樣有多好,大概連她自己也未必察覺。可能只是因為她經常與一群舞者一同跳舞,被那種敢玩敢說笑的氣氛沖淡了城市人常見的鬱悶情緒。很多人在畢業後,都好像不能再狂下去了。
而我深信,很多人其實從未狂過。為了夢想,他們沒有去得太盡。其實未必是因為他們懦弱。很可能,只是因為他們還未找到夢想,還未得夠提示,就要離開那個實現夢想的舞台。到他們再想狂的時候,只知道一個「老」字,其餘的都只是電影裡的情節了。
好想說一件 小事。
那組女說,她學跳舞,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我。因為某年在Ocamp中看我跳舞,被觸動了,所以入大學後決意入DanSoc。無論她說的是否一場戲言,這番話一直牢牢印在我瞄海,成了我心中的一根刺。在我大一那年,我也很喜歡跳舞。但我不是那種看起來很大隻的型男。喜歡跳舞,純粹覺得一班人齊心做一件事好開心。而且,跳舞時身體的擺動所帶來的能量,是很實在的,是超出言語與任何外在物質所能代替的。
而我的跳舞路,是我自己親手放棄的。為了跳舞,我去到最盡就是參加DanSoc的試玩班,學了幾堂。有次師姐說,過些日子會選拔找人一起跳MassDance,叫我記得報名。我三份一是懷疑,三份一是猶豫,最後有三份一是異常興奮。到最後,因為有了其他考慮,其他活動,還有因為我怕-怕樣衰怕出醜怕自己唔似跳舞人,所以我放棄了。從此,跳舞就與我再沒有關係了。
不能跳舞的遺憾,唯有在自己莊的Ocamp來彌補。那年為自己Ocamp帶來了Exco舞,其實只是半抄半學的,將一個很好玩的環節帶進自己莊。正式表演那一夜,我和莊友跳著舞步很簡單,跳起來只是滑稽卻一點也不「有型」的舞,得到了Freshman的掌聲與歡呼。也許真的不是那麼好看,亦不算很特別吧?但他們還年少,可能就這樣被我們蒙混過去了。之後,更有人鼓動說要我獨舞,最後我以半推半就的心情,完成那首我排的舞蹈。一分多鐘時間裡,我赤腳在小禮堂上的地毯獨個跳著,手揮動得起勁,腳蹈得起勁,甚至感覺到腳板的肉被擠壓,知道將會出現微紅。但那時候,我什麼也不管。曾經很擔心別人的看法,但音樂響起以後,那時的我大概什麼也想不起了。只是忘我的跳,瘋在地跳。
如果人生真有十五分鐘成名的話,那夜跳舞,是我現時為止,最Champ最成功的一次表演。
那一次,也是最後一次了。之後我的學弟學妹有不少都學跳舞,懂的自然比我多。慢慢我也再不好意思班門弄斧,笨拙地跳那些奇怪舞蹈。而想跳舞的心,想狂下去的心,亦隨著畢業踏進社會而消失。
有一次,我跟友人說到,其實我很想跳舞,我很想學跳舞。友人說我不是跳舞那種人。跳舞的人都很高,手腳很長,很大隻,很yo,我不會跳得好看。也許言者無心,但我一直將此話放在心上。那時候我很不服氣,我覺得自己如果學跳,如果想跳,不一定會被那些型男比下去。但這團火乾燒了幾天,就靜默地熄滅了。
家妹曾跳過Joint Hall Mass Dance,畢業後亦在公司派對與同事一起跳過舞。與她相比,一直以來我也是節拍感比她好的人。然而那次她在家練舞,被她拉過來一同試試時,我發覺今天的她其實比我好,更容易捉到節拍,關節也比我想像中靈活,跳得大概也比我好看吧?我就覺得,自己錯過了其實很多。我以「如果」作句,如果那年真的繼續跳,繼續學,又會怎樣?
早幾天回母校,那時又是練舞準備表演的日子。我看見青春少女熱血小子在鏡前練習,心又湧現一種很奇怪的感覺。簡單來說是羨慕,但又比羨慕複雜。我幻想,如果我就是他們之一,又會怎樣?
而這一切,其實都是不切實際的幻想?那個跳得很好,與一班人熱血的畫面,也是幻象。
時間過得很快。那組金與我亦不再是常常聯絡的好友。有時關心她的近況,都怕唐突。我怕將自己放得太大。今天講起跳舞,也許都與我無關了。
「狂」這個字,似近猶遠。現在生活每當有一些瘋狂的事瘋狂的人出現,他們都會令你討厭或不安。少有那一種令人心溫熱的狂。要全情投入,狂到一個令人驚訝的地步,可能已過了那個年紀了吧?但就此放棄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或者我開始學習甘心,但其實我不甘心。
我們生活的確很忙。忙之餘,還有更多考慮。在跳舞之前,我們選擇取了什麼?
人應該珍惜那個想自己活出真我,展示潛能的念頭。我們已經要為了生活做一些我們未必喜歡的事。既然難得找到一些自己想做的,或者真的不應該將他們活埋。如果喜歡的,應該嘗試,讓幻象變成實在的曾經。至少自己試過,玩過。我說,只要工作穩定了,就至少報一報跳舞班。不是為了什麼夢想,這樣試玩亦當然談不上「去盡」。我只是覺得,我要以任何方式去讓「狂」這一個字出現在自己的生活中。
除了跳舞,我還有其他「唔等洗」的計劃。戲裡的阿花,自覺與跳舞密不可分,跳舞亦成了自己的存在証明,成了自我的有力記認。而我,還有千萬個愛做夢的人,都與阿花一樣,將自己的身份與某種興趣綁在一起。有人長大了可以放下自己舊日的興趣。不打球就學品酒,不玩音樂就學做運動,對他們來說都不過是選擇。但,不是人人也是這樣的。
我不覺得「為了夢想你可以去到幾盡」這句話,有令我深深的感動過。因為,要去到盡,先要知道自己的夢想,相信自己的夢想。我很慚愧,我還未能夠驕傲地說這一句話。但我明白做一件自己喜歡的事,令自己驕傲是什麼感覺。我不想放手,我不想放棄。就與自己約定吧,這一輩子,記緊要給自己的潛能一個機會,讓自己証明自己,讓自己喜歡自己。狂舞也好,狂唱也好,狂寫也好,就算失去再多,都要留下一個「狂」字。心中有火,我們會變成一個不一樣的人。瘋狂,勇敢,也不應是學生的專利,不是有錢人才花得起的奢侈品。我信,我狂得起。人生至少一定要有一件事,是自己甘於亦敢於狂下去的。
也許就如黃導演所說,這不是一個講夢想的故事。確切一點說:這是有關希望的故事。
相對於夢想,我覺得自己更需要希望。有了希望的人,才會望見夢想。有了希望,才能改出改變。每一個狂人,幼稚的人,他們可能不明白什麼是夢想,但他們對於未來對於自己,不單有期望,而且有希望。我,也會成為一個有希望的人。
---
ps:青春多好。
其實識跳舞真係好型 :P
回覆刪除-Charlie
對啊。不過畢業後還多不多那種一同跳舞的機會呢?如果到頭來學跳舞識跳舞以後也是自己一個對鏡跳,好像又不夠好玩。畢竟那是表現藝術啊。
刪除Charlie你懂跳舞嗎?
話說寫這篇文時還是熱情滿滿的。現在,三分鐘過了,又打回原形了。
Capthef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