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3日 星期一

總有天,獨個走進陌生的國度



我到過很多地方,我看過很多美景。可是,其實我不太懂得旅行。我的確曾經背著大背包走過不同國家,但問心,我不算是背包客。

遠走交流的那半年,是人生暫時為止旅行最頻密的半年。可是,大多數情況都是「跟大隊」,由朋友充當領隊與導遊,自己只是小鴨子。記得落地不足一個月,就有機會跟大伙兒到挪威瑞典。理應興奮,那時卻不懂興奮,因為對這兩個美麗的北歐國家毫不認識。只記得有一夜團員大集合,一班交流生坐在某某的房間約定時間,然後一起上網訂機票。那時只是傻傻地拿著護照,一無所知的自己只好言聽計從。一方面當然感激有高人指點,「唔洗煩」,只需為些雞毛蒜皮的事情擔心。就算要幫手搵旅店,也都是翻夠三五七頁就夠。心知有強大後盾,沒那麼擔心。

然後回來香港,畢業了,旅行變得奢侈以後便發現,其實自己雖然去過某些地方,但得到的其實不夠多。我要說,旅行是快樂的,記憶還是穩固的,不過如果整個旅程自己都有份參與更多安排,回憶的時候就能記起更多細節。一個人自遊行,當然比跟友人同行和跟旅行團「要求」更多。衣食住行,大至旅遊景點,小至機場巴士或起床時間,都要自己用心安排,不然自作自受。他日回望,原來就是這些小細節把各處美景串連起來。

踏在不同國家的土地,到那些不能不遊的著名景點,小小遺憾是忘了怎樣去。究竟為何選那間hostal,如何從hostal走到名勝,在那裡吃午餐,等等等等的小問題,原來將來回望都是特別的。因為自己解決了問題,這旅程才算自己的。

近幾年旅行不得不靠自己安排打點了。看旅遊書,上旅遊相關的網站論壇,由第一步的訂機票直到回程時的火車時間表,都不能假手於人了。雖然是比較「麻煩」,可是感覺踏實。自己清楚自己的習慣與需要,為自己安排,問自己的責,時刻留意自己在做什麼,難怪旅行也能帶來成功感。

只是我知道,自己還未算真正的背包客,不算一個真正喜歡旅行的人。又或者,我跟那些喜歡旅行,勇於旅行的人,還有一段距離。

因為我去的,都是我敢去的地方,都是我不怕的地方。猶記得第一次真真正正自己安排的自由行,目的地是英國。除了因為很想到英國以外,亦因為自己一人遊英國有信心。 一個文明的國度,一個用英語能溝通的國度,一個可能是香港和中國以外最應該熟悉的國家。所以雖然單身遊歷,但其實沒有什麼衝擊。探索的多,探險的少。

一向都不認為自己是個大勇者。自從在比利時遇過壞人以後,有好一段時間走得戰戰兢兢。甚至被同行遊人善意提醒,不要築起高牆,不然沒有放開自己好好感受,反而浪費了難得的旅程。我明白亦認同,但行動上也許還未有放得開。那時候,生日別人有惡意,對於某些外國人的友善反而有了小人之心。以後這種防衛是弱了,慢慢培養了一種旅行的智慧,就是你對自己有多一點信心,相信自己能應付國外更多不能預計的意外。無論是壞人,天氣不似預期,遲到或早到的車等等,都應該會有解決與應變的機會。不會太早露出一個徬徨無助的樣子,期待有好心人出手幫忙。

我很珍惜每一次能夠外遊的機會,我會用心思考下一次的旅行目的地。可是直至現時為止,我還是選一些我喜歡而且我不擔心自身安全的地方。英國,台灣,中國的上海杭州,日本,通通都是不太擔心。主因是語言相通,又或者民風純樸,所以我不怕。

交流,歐遊,當然去過很多言語不通的國家。不懂西班牙文,不懂德文,不懂除英文與中文以外的語言,本來到西葡東歐等地,都要格外留神加倍用心做功課,可是有了同行旅伴,就不太擔心了。有陌生人搭嘴,裝作聽不懂。迷路了或是有什麼需要,跟友人商量共謀對策就好,不用獨自憂心。所以雖然我去過很多地方,但我真正「懂得」的旅行知識和智慧不算多。你再問我,我已忘記如何到羅馬鬥獸場,我忘記布拉格怎樣到維也納。我有旅行經歷,有過很深的感受,可是都不能轉化為文字,寫不成一篇遊記,也不能用作為對談的材料。我看過很多,我拍下很多照片,然而我未算一個真正懂得旅行的人。

我想人人心中也有一些不太喜歡,或喜歡卻不太敢遊覽的國家。一部份人衝著那份陌生與差異而來,另有一部份人卻因為不安與差異而不安。當然,如果本對那地方不感興趣的,那不如把難得的假期花在自己喜歡的國家城市上吧。但有些國家,其實你是可以去的,但你擔心。

有些國家,通常不太受單身女性歡迎。也許因為當地人比較「好色」。有些國家,不太安全,不因為軍人卻是騙子作怪。有些地方配套很少,旅遊的時候會很不方便。有些地方信奉不一樣的宗教,有些地方有著不一樣的風土人情,所以你猶豫。為了身體的安全,或者心靈的安全,你沒有選擇這些國家。你不去接觸那些你完全讀不懂的文字,你怕自己一個人去,迷失的時候反應不來。你會嗎?

真正喜歡旅行,享受旅行的人,不應該只追求所謂的享受。到英國瑞士日本這些富有的國家,並不代表你是一位「旅行家」。我確信,要在旅途上有一點點文化衝擊,或是新嘗試,這才算厲害。

我不是女生,其實我需要擔心的東西應該少一點。這個世界很大,還有很多我想去但未去的地方。無論是因為未能夠去,或者未敢去都好,我知道自己還想在世上不同城市插上旗仔。因此,儘管現在想起旅行我還是先想起日本,或是台南台中,或是澳洲這些相對「安全」的地方,但我希望有一天,我會敢於出現在一些我曾經害怕踏足的國家。我可以真真正正在一個完全陌生的國度,在真正語言不通,看不懂路牌不懂點菜的國家裡,一個人勇敢地享受旅程。

與其他人相比,我一直以為自己思想尚算開放的。但實情是,我能接受的東西並不多。我的comfort zone比別人小,要求也比別人多。其實每個人的接受範圍都不一樣,也不是接受得多就代表更有能力的吧?就算是也好,我想人人都有一條底線,都有自己不願理解與接受的東西。在這裡,我或者不算封閉,但要做真正的世界公民,接受各人種的差異,抵得住不同民族的文化衝擊,我想要走的路仍然很長,很長。

或者真正開放的人,還是會有自己不接受的人與事。但他與我們的分別是,他接觸過了解過自己不喜歡的種種,能夠給出真實而且有力的理由。而我們,很可能還以為自己不介意,實情是並未見識過別人的本相。就好像我們以為自己懂得吃辣,你覺得自己不怕辣,直至你吃過中國的,韓國的,印度的,墨西哥的,你才知道自己其實不能接受所有的辣。但儘管你不喜歡吃,但你尊重別人的文化。但願對方的文化不會取代自己喜歡的。你喜歡吃茶咖啡豬扒飯,儘管他在外國人口中一點也不辣,但你卻喜歡這一種「辣」。那就可以了。

宗教,文化,習俗,價值觀,都可以存在很大,極大的差異。地球人儘管相似,但我們真的不一樣。Open-minded 是需要的,但需要挑戰與衝擊來驗證。而且,心中還是有一些普世價值不能放棄。友善,誠實,愛好和平,尊重,相信是人人也需要的美德。當然不同文化或有不同詮釋,這又另作別論了。

多接觸這個世界,發現成長的過程中,存在不少刻版印象。同時亦因為無知,低估了某些地方的「可怕」程度。這世界是充滿驚喜的,所言非虛,有驚有喜。行萬里路,講天時地利人和,時間金錢心情。讀書呢,或者簡單一點。那怕是在筆友網站草草逛一圈,都會有所發現。

或者有一天,我會到一個我從未想像自己會去的國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你在想什麼?

可能你可能感興趣的: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