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8日 星期五

百貨應百客



講男女關係,港男港女,這個話題是一口永不乾涸的千年老井,無論再過多少年,男和女還是會有找到戰場,以不同題目大造文章,鬥過你死我話。

加入戰團,其實很易。選定一邊,弓箭長矛唾手可得。可是參戰的原因是為了什麼呢?如果受了攻擊繼而反擊,也是合理的。不過為了「和平」,那麼只怕不可能願望成真。

講愛,或者有得講。講婚姻,此刻我的感覺是「無得講」。

網上看到一篇文章,題為:你的男友如何,你的日子也必如何。標準相東惹火,相信作者本人也知道了。文章其中一主調是,人望高處,近朱者赤。所以應該找質素更高的伴侶,讓自己也變得更好。

人望高處有錯嗎?擇木而棲有錯嗎?未必。但將這些觀念放在戀愛與婚姻,還要作為討論的圓心,那就算有理,都是有理說不清。

「人夾人」,這三個字,總結了很多人情問題的通用答案。人人對自己的人生都有自己的要求,你有你追求的職位,伴侶,生活模式,如果能夠,大家都想「上進」,無論直接間接也好,都為自己的人生而努力著吧?你如覺得那男的太不爭氣,那就離開吧。百貨應百客,今天你看不上眼的一個人,可能如你所想,識個市井婦人,平淡無為的終其兩生才算「合襯」。可是如果他被城中某富商看上了他的無為,或是女知青喜歡他的與世無爭,你也不能多議,說某某有眼無珠。

你追求的是這一種「上進」。有人追求的是另一種「上進」。有更多人追求的完全不是「上進」。人夾人啊,男男女女都想找個好的伴侶。但好這一個形容詞,在戀愛中沒有絕對。

有人說得好。要是找到一個很「上進」的男友,他嫌棄你不夠上進努力。最初你滿心歡喜,因為有個他在鞭策自己進步。啊,人生一下子有動力與衝勁,多好?不過日子再過,你已經很努力了,但他卻覺得你力不從心。你只是個區區經理,他著眼的是大西北千億人仔市場。他每天要你「進步」,你又有何感想呢?

如果你問心無愧,那麼只能說這個男的不適合你。你大方離開,尋找下一個。

其實就這麼簡單。大家都在找自己需要的。這與人無關,不是世界大標準。沒有人說過一定要有個上進的男人才能做丈夫,沒有人說為人夫為人妻一定一定要怎樣怎樣。人夾人,其餘的就講磨合和包容了。你接受不了一個不上進的人,我們又怎能反對呢?然而我又認為,不能因此而叫天下所有人都要「上進」。因為那只是你的需求,並不代表全人類。再說你有你的需要,男人也有男人的需要。

價值觀不合,人不夾人,那就離開。不用再攻擊對方廢青港女。你知道自己需要什麼,而你自己又有多少本錢,所謂「叫價能力」有多高,你知道就好了。

每個人都有優點的,斷不是要每一個人也都走向社會最尊崇的「事業有成」的單一大道。這個世界有平凡人,他們有自己的優點與長處。一幣兩面,任何人的缺點都可以是優點,相反亦然。是優秀還是不足,就取決於你的價值觀,你心內的天秤的定點如何安置。

你追求怎樣的婚姻與人生,有你的自由。你要一個靚女做老婆,你要一個有錢佬做老公,誰能多言?那是你的生命。是啊,對的錯的都是自己的事。就去找自己需要的,同時為了找到自己需要的而努力就是了。

你不喜歡港女,就不要對與港女相愛心存妄想。你討厭廢青,就到能找到你欣賞的男士的圈子去。港女與廢青都有優點,只是在婚姻這條人生路上與你有著不一樣的步速與方向而已。一個真正的好人,會要求自己看到別人的好。又或者獨善其身自私地想,他們的不好是他們「自作自受」。我不抓狂,亦不用急著攻擊。

要求高,沒有什麼需要被攻擊。你看見一個人,自然會「審視」對方的條件,男女都一樣。尤其講到婚姻,就更多實際的考慮了。有人覺得住公屋是很幸福的人生,有人覺得住私樓有私家車是基本要求。而男女戰歷久不衰的原因之一,也許是大家對「基本要求」的定義從來都不一致。能力愈高,要求愈高。倒也是的。但對方達不到你的要求,不代表對方真的有著原罪。Move on and next, you deserve better.

所以才說遇到那個可以放心結婚的人難。所以世上才有這樣多你或我或他覺得不可能結得了婚的人,成了別人的丈夫或妻子。大家都說,戀愛是盲目,婚姻是理性的。但其實,婚姻也可以很「不理性」。如果理性是要羸得旁人的認同與羨慕,那麼理性其實也不太值錢。與他共下半生的是自己,他有什麼不好,他有什麼好,你最清楚,不就可以了?

再完美的人,在某些人心中都是不完美的。或者都應該記得,再不完美的人,在某些人心中都是完美的。

你當然應該找一個更好的伴侶,我們都應該。不過這類文章常被人抨擊,源於作者文字少了「情」這一個因素,純粹將戀愛與婚姻看成是投資,或條件的配對。每個人,男男女女,都不願自己的另一半是個見利忘情的人。當然,當然,你應該更找一個更好的伴侶,但前提是,你不是因為對方成功才愛上對方。我們對於「真愛」的認知,是不能自控與計算計畫的。不能選擇愛上什麼人,不能決定自己對什麼人有心跳的感覺。

好像由最講浪漫感情的生物,一下子變成不講情只講前程末來的生物,這就是多數人對港女的不安來源。當然都有男人因為對方的外表而貪新忘舊,兩者都是人們所討厭的。只是男人不能justify,有女人卻可以將變心大條道理講成「人望高處」。

都是那句:無得講。

你不想與他捱。他不想與妳捱。那就繼續單身,繼續尋找好了。就只有找到與自己價值觀差不多的人,兩個人才會有動力「容忍」對方。儘管在文字世界,我們還是會繼續消費這個題目。但在現實中,都是不要多爭辯了。祝各位幸福,遇上自己愛的人。記得百貨應百客,各有所需所求,都是選擇。


參考文章:
你的男友如何,你的日子也必如何





2014年2月27日 星期四

你@過什麼




剛才回到「舊家」一看,發現從前寫過的文章,有很多都不見了。在那個頁面搜尋自己的名字,再不會彈出自己的歷史和過去。砰。沒有記錄。於是只餘下個體的回憶,在網路上卻找不到自己曾經留下的足印。這一切,我也不知道如何形容是好。

文字世界那個我,並不是獨立地存在。名字以後,還要加上一個@,還有自己的寄主。當寄主「死亡」,寄生的都會一同死去。我的存在一直以來都由寄主來確認。如果寄主都被時代淘汰了,更何謂是他體內的一條小蟲?

我想再看曾經讀者的回覆,可是都找不到了。我不單止「已死」,更像被滅跡似的,消失了。你不會再找到我,只能記起我。

想來,這一切實在脆弱。我們的生命,都@在不同的平台上。建立了很多東西,是我們的身份的一部份了。可是如若有天,@的地方結業了。就像 icq msn xanga一樣。有多少人和情能夠帶到下一個平台?當xanga再看不到投稿的文章,icqmsn都再看不到那個朋友列表和對話記錄,我們在那些平台不單止已死,而且還沒有留下什麼存在的証據。在我看來,十分可惜。

今天的你在@什麼?又有沒有想過,如果這一切都不能再@的時候,你的人生會有什麼影響?你,還是你嗎?

有能者,可以死裡逃生。然而平台終結,總是無可避免地刪走了一大部份人的歷史。沒有記錄,就看人有多好記性,將曾經的某人某對話記在心上。只是,人又是善忘的。在總有事忙的大都會中,沒有証據,沒有留痕,誰還能無中生有地提醒過去的美好?沒有歷史,回憶就會被改寫。有天,你不會再記得實在的曾經。

我有時還會想,如果「舊家」不亡,今天的我又會如何?我想,就算再寂寞,都能找到一個自我安慰的籍口。看著那無甚實質意義的footprint數字,尚能給自己多一點力量。站在這網路上的其中一小段,還能在有人流經過時,分享和分擔,分析和分述。平台不滅,就能記錄交情和心情,那怕是大概,至少有跡可尋。如果說facebook有天都做不下去了,在那最終的「世界未日」以後,我們又會@什麼?不過失去了的friendship與呃過的like都是再找不回來了。

或者關門以後已經有一段日子了,但其實我還未完全放下。每想起自己的名字,還是有衝動地@些什麼。遺憾地域的改變加速是人們分離,那一天早到了。我懷念,那一個可以寫日記的地方。我寧願@下去,感覺多一點人,一同@下去。

2014年2月26日 星期三

由《日影行》講起



近來在聽香港電台podcast的有聲好書。最新連載的是小思老師的《日影行》。

啊,如果去日本之前就拜讀過這本散文集,那麼遊日的感覺又會更加敏銳了。雖說這本書已有點歷史,寫了幾十年了。可是在二零一四年的今天讀來,還是挺寫實。我們這一輩,沒有上一輩人對日本那一種大恨。這不代表我們忘記國仇家恨,而是我們出生以來所見所聞的日本,都與戰時那軍國日本有點不一樣。歷史不應忘記,然而同時亦不能對日本人的民族素養視而不見。那種禮貌,還有那解釋不來的一陣陣文化味,都是我們所欣賞甚至羨慕的。

對小思老師,其實了解不多。然而對他名字卻十分深刻,原因有二。首先,中學其中一位我最喜愛的歷史老師,他唸中大的時候的老師就是小思老師。心底中,就自覺地尊敬這位老師的老師。及後曾因工作關係,能跟隨上司訪問小思。在錄音室外仔細聽著老師對日本的描述,聽得入迷,神往。印象中,他說過作為中國人一定要到京都走一走。大意是,那裡好好保存了古中國的建築與文化,甚至比中國保存得更好。我聽著,也在那時有了遊日的念頭。是因為老師一番話,我決意一定要到京都好好走走。

草草走了五六天,就知所言非虛。日本這個地方,不令我抗拒,不令我惶恐。看著那些漢字,還有大多數有禮友善的臉孔,我必須說遊日本比遊中國更放心,亦更有樂趣。讀到《日影行》中其中一章:四個印象。說到小思對日本人的四個印象其中之一是:愛旅行。的確,那邊的學生,無論是幼稚園的,高中的,他們都很愛旅行,而且不單是去遊樂場,而是去寺廟,去博物館。我又想,如果我在中國,又有沒有膽量讓他們像個小隊四處探險?大概不敢。怕被擄走,怕被坑,怕遇上各式各樣的壞人。為此,我其實真的欣賞日本。

讀了一些小思老師的訪問片段。他說到,寫作的動機是因為有話想說。「不單止分享,還有分擔」。聽來字字入心。我問我,為什麼想寫呢?其實最簡單直接的答案就和老師一樣:有話想說。想跟多一點人說,分享所見所聞所思所感,而且有更多的是分擔,想遇上一個同路人,幾位知音,能夠肩負這些生活的大大小小的心情事情,一同走下去。

我問,究竟我的寫作動機,包括著多少比例的分享和分擔?

我知道,多數人想聽的,都是別人的分享,而不願為別人分擔什麼。假如每次過來,作者都要你伸出援手,停下來為我掃掃背,那麼願留的人肯定愈來愈少了。有件事情我不願相信但又不得不相信的是,沒有人願意為你而生,無條件地拯救你。除非他們找到能夠身同感受的一點,否則你的擔子還是由你自己負起更合理。所以嘛,理智提醒我們,應該多以分享的心態,寫值得分享的事。有什麼值得分享呢?新發現新知識,又或者是一些快樂的事情吧。

哈哈,如果有這樣簡單就好了。

寫到某個關口,其實是分享還是分擔都分不清,都分不開了。苦樂參半,其實想找到讀得懂的人,能在不快樂的文字中看到生機,又能在正能量的文字裡,體恤筆者心底有多暗。我知,我要求太高。

關於寫字,特別是這種以寫博客形式的寫字人,我覺得只有兩種。一種是為了一班人寫,一種是為了自己寫。很多人都說過,就算只有一個人看,我也會寫下去。然而或者自己年資尚淺,習慣了為一班人寫的人,到最後如果真的只餘下一個讀者,我想他說寫不下去了。一個讀者,不是不好,而是不夠。因為寫作最初的目的是為了「一班人」嘛。多少人才算一班可以由作者自行決定。其實我的意思是,如果一心為了取悅別人,呼朋引伴來讀的話,總是對讀者人數有期望的。

除非你心中,還想為一個人而寫。你想為自己寫。那就沒所謂了。分享也好,分擔也好,至少有自己這個讀者。

很久沒寫過「為何而寫」這樣老土的題目。看見舊友人很久沒寫文,最近寫了篇長文,有朋友給他留言。然後又在其他平台看見相對新的作者,我又多口多手給他留了言。都是圍繞著寫作這話題。

很懷念,也有微微的痛心。寫這篇文章,寫得酸溜溜的。好像現在只能以懷念的姿態去寫關於「寫作」的種種。如果說為自己而寫,其實還過得去。只是如果還希望為自己以外的人寫,我卻時不時猶豫和懷疑。相對於其他筆友,我想自己所分享與希望別人分擔的,都還不夠。

就只好這樣有的沒的,寫幾篇,休一休,再寫幾篇,緩慢地前進。如果還在寫的,還能寫的,仍認得在讀的那幾人,那是幸運的。

-----

圖片來源:http://3.bp.blogspot.com/

-----

最後,今天的香港,非常非常令人心痛,憤怒,不安。

大家都說,這不是我們熟悉的香港。大家都覺得,我們的家不應該會出現這一種惡行。然而,它發生了。

這個世界,人類,政治,都有很可怕可恨的一面。有人說過,要記得動物的最大敵人是人類。其實,人類也是人類最大的敵人。沒有人比我們自己更懂得傷害自己的同類。

世界應該多一點善良忠厚的民族,多一點善良忠厚的人。

請記得,記者是個值得被人尊敬的專業。朋友說得對。他代我們發聲,他代我們捱刀。他們付出很多,換來的不是自己的回報。他們工作的成果在推動社會在進步。長見識,明是非的是我們,得到最大回報的是這個社會。

記者在我心中,一直都是吃力不討好的。明明懂的知的這麼多,入職要求這麼高,社會回饋他們的總是很少,無論是地位與薪水。所以我覺得願意憑良心頂住各方壓力在傳媒機構工作的人,都很棒。除了有能力,還有魄力,去為大眾的知情權而努力。然而我以為只有做戰地記者才會有性命危險。換個角度想,原來戰地已變得這樣近...

做記者很辛苦,在我看見那些用心做事的朋友時,也算是了解。但做記者有生命危險,這在香港不能接受。

做記者同做警察消防,在某些地方上都類似。都是那種「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然而做記者卻從來不能自衛,沒有炮,沒有氧氣筒,就這樣拿著一枝筆一部相機往地雷陣衝。或者因為,他們相信法律會保護他們。

我很短視。但這一刻在想到言論自由之前,我記起那些做新聞的朋友,或者會講政事的朋友 - 一個個我認識的人。我只希望這個城市的法律還能保護這些在大是大非前無暇保護自己的人。因為他們都是盡忠職守的,都比我們勇敢。儘管沒有人把金子贈予他們,感謝他們的付出。但至少,讓他們免於刀子的恐嚇。有形的,無形的,都不要。我們的家,不應是戰地。

2014年2月25日 星期二

記信





其實有後悔,有可惜。那次旅行沒為你寫封信。

我是想寫的。我沒有忘記你,只是忘掉你的住址。那一次,旅行的目的地沒有網絡提供,而能夠上網的地方偏又將你的住址都打成亂碼。百般無奈之下,只好先把名信片買下來。我甚至在當地把明信片寫好了,還天真地想:回來後在本地郵局寄了就好。只是印象中,這一切仍停留在計劃階段。還未寄出的明信片,就是沒有寄出。過了一段日子,就發現不適合寄了。現在,都不記得那天自己有寄還是沒寄。只知道那天之後,就再沒寄出過幾封明信片。

交流那年,坐在書桌前很長時間,寫了十幾張明信片給大學的好朋友,每一封也長氣非常地寫夠五六七行。畢業後,還會寄給幾位知音。是啊,這個年頭還寫明信片的人,都很「老土」吧?就如你說,有消息大家也第一時間放上面書Instagram,還那用買明信片寫字貼郵票那麼麻煩?

然而,我就是需要它的麻煩與老土。我想讓收到明信片的人知道,他們在我心中與普通朋友是不一樣的。我欣賞他們,我相信他們相信我,我才會「傻」得去寄明信片給一個人。

沒收到的不等如我不信。但收到的,一定是我相信的。

哈哈,記得在英國買了近十張明信片,想當成生日卡用,等待打籃球的隊友生日後,再逐下送上。回來後才醒起,其實英國來的明信片又有什麼特別?我的字,我的心意又有什麼特別?於是,他們還未寄出。就這樣跟交流時自己寄給自己的明信片待在一起。

給我寫點東西,或者,為你寫點什麼,我覺得這些都是心意。

只是,如果明信片代表的是寄信人的一份恩情,我想,自己也挺忘恩。我沒有任何藉口。不過想起自己收過的信與卡,有時都會問,究竟我們怎麼了?十局其九,令時間夠了,令時針出錯的人,都是自己。沒有回信吧。

曾經很想寄人明信片,對方說不能「隨便」給我地址。聽著,有過心痛。不是因為寄不出明信片,那是因為用上隨便二字。但那亦說明,我還未能成為一個有地位或份量去為他寫點什麼的朋友。

寄明信片,送的是心情,交出的是信任。不單只信你這一個人,而且還信你有能力和心思去尊重與理解這些說話。我會很誇張地想,這不單是一份小小禮物,還是建交的示好手段。然而,還有很重要的一點要考慮,就是收件人與你的關係。你一個人怎樣想不重要,雙方都願寫願記願收,我的明信片才寄得出。是呢。沒試過「不請自寄」。

感謝你為我寫過的字。我相信,當中有包含過你的一份難得的信任。




不知所言。

------






2014年2月24日 星期一

戇爸的禮物-讓你流淚的是兩個字:真‧愛

戇爸的禮物
一如以往:嚴重劇透



我和眼淚與電影的三角關係

高質素的催淚電影,可遇不可求。太過煽情矯揉造作的,就算明明想哭也會哭得不痛快。眼淚還是要自然而然,出其不意地落下,才夠「舒服」。韓國電影至少三次捉住了我的弱點,讓我好好哭了三次。由看「開心鬼上身」哭成淚人,到在戲院看「陽光姊妹淘」邊看邊惋傷。今夜看了二零一三年的「戇爸的禮物」,眼淚又一次自然地湧出。

每個人的哭點都不一樣吧。有些人會為民族大義而哭,有些人為兒女私情而哭。有人為人哭,有人為動物哭。催淚片固然需要情節鋪墊,可是天底下沒有一套會讓所有人痛哭流淚的電影。哭,要看自己會否被打動。勾得住心內那個扣,眼淚才會流。回憶那些令自己哭過的電影,什麼類型都有。如果要找出他們之間的共通點,我想其中一點是:遺憾。

遺憾,是我的哭點。遺憾愈大,追悔愈大,愈是可惜而不可追的,愈容易將眼淚水叫出來。

冤屈,也是我的哭點。身受其害而愈是堅強樂觀的,面對心酸而默默承受,為了別人而啞忍白受的,我心一碰就碎,淚如泉湧。

人總會有遺憾與冤屈。有時面對自己生命裡的不如意,我們無所適從,無從排解,連申訴也找不到對口。這時看一套電影勝過聆聽別人千言萬語。眼淚其實也是一種語言。對別人的遭遇,我們不懂得再說什麼。又或者說什麼都不夠其實。唯有眼淚,才能將我們最真實的感覺表達。

應該可以哭得更多

關於「戇爸的禮物」,其實我一直看一直在胡思亂想。心內那種對劇情的猜疑影響了觀賞摧淚喜劇應有的心情。我想,究竟戇爸是否真的被冤枉呢?還是他為著不尋常的原因而殺人?又因為受了「開心鬼上身」的教訓,我都在留意電影裡會否出現了甚麼細節,準備在電影尾段串連起來,終極來個劇情大逆轉,要你哭到死去活來無可救藥?又因為看電影前早已對自己發出「預警」,知道這是一套不得了的催淚片,又又因為我跟家人在客廳看著,加上網上不完整不夠傳神的翻譯字幕,我覺得自己哭得還不夠多。這是一點點美中不足。

三套電影之中,「戇爸的禮物」算是最少「悲出望外」的一套。話雖如此,可是在我看來,電影還是一等一的高質素。再者,有些感情,不用鋪陳。父女情,還有那份純真,就夠令人全情投入。最令人痛心的,痛惜的,是他們那份真。

成年人沒有的兩種真

最愛這一份真

戇爸的戇直,令他對女兒妍思的愛可以毫無修飾毫無保留地表達。一個智商只有六歲的爸爸,外人看來可能「傻更更」,不懂事。然而就算如此,他對妍思還是關懷備至。總是那些窩心的細節讓你抽心。天冷要著恤,食飯要食菜,出糧買禮物,等等生活互動的細節,背後都指向一個愛字。然而戇爸表達愛的方式更像一個小朋友。將愛直腸直肚地表達出來,看見女兒手舞足蹈,失去女兒又如小孩與父母失散那樣驚惶無助,這些我們都有過,大概我們也懷念這樣的「愛」。

充滿童真而又可愛懂事的妍思,保留了戇爸心內那份天使般的美。那討人喜歡的臉與神情讓人由第一秒就想好好疼愛她,不忍她受到傷害。與戇爸相比,她以「成熟」的方式去愛她的爸爸。比如說努力讀書,聽教聽話,持家有道,以至後來配合一次又一次「入獄大計」,這些都讓人看得很感動。或者我們都想像妍思一樣,因為愛一個人,想留住一個人而有了奮鬥的動力與意志。也可能我們都希望生命中有像妍思一樣的天使,值得我們守護,同時亦深信對方必定在守護我們。

這一種愛,令你希望它不只在親情存在。就是那麼動人美麗。

最痛就是守不住這份真

愛的本質是令人感動的。愛情,友情,親情,回歸本質,去掉角色與劇情,那份對對方的依賴與關懷都是同源同本的。而我們的天性就是希望有愛的人能夠在一起。相愛的情侶最好永不分離,戀到白頭。做兄弟有今生無來世,心中有一個義字,就算年老「吹雞」都要聚首一堂,互相照應。骨肉之情,血濃於水,看見如此相親相愛的兩父女,希望他們團聚絕對是人之常情。世上沒有什麼比實現愛更為感動。空有愛,而無法實現。就是最深的遺憾。出現遺憾的原因還要是一場冤案,交疊起來就讓我沒有半個忍住淚水的理由了。

愛是付出。但又正如上文所言,很多窩心的付出見於細節,可以獨立於驚天動地的情節之外。由「命運自選台」的銅幣,「開心鬼上身」的飯盒,還有「戇爸的禮物」中兩父女以至其他角色的家常閒話,都是引爆淚彈的保險絲。感動就在平凡中,問題是我們又有幾多人,願意用真心,付出時間,去建立兩個人之間的平凡感動?

妍思為爸爸摺褲腳的一幕,就是平凡而感動的愛

有種感動,愈小愈好

近日讀了文章,指近年愈來愈多人求婚,都要「搞大佢」。戲院包場,大街求婚,最好愈多觀眾愈多見証愈好。此時我又想起戇爸與妍思的愛。其實最能觸動那人的機關,通常就只有你和她兩個人知道。新奇好玩的求婚,能夠証明你的誠意,我卻懷疑不能代表你的所有心意。我還是相信,有了心意,誠意才重要。只是不知道,多少人相信平凡是美簡單是好。那些平凡簡單都也能感動你的,才是至寶。因為當求婚與結婚的儀式都完了以後,他仍掌握著能夠感動你的鑰匙。

愈來愈多人將誠意與心意混為一談。彷彿只要看起來愈有誠意的,內含的心意也自己愈高。的確,有誠意的表達方式會讓對方感到被尊重,有體面,也容易被人羨慕。可是兩個人如果相愛,無論是友情愛情親情,大家心底最重視的,都是心意,不是誠意。講誠意,愈大愈好,愈多人歡呼拍掌助興愈好。講心意相反。愈小愈好,愈細緻細微的愈夠質感。愈平實的其實愈能教人感動,因為平實的感動太難得。

說到電影,尾段呼天搶地是最終武器,是非常時期的非常方法。在此之前,有更多嬉笑怒罵的情節,讓情感變得踏實。大多數令我哭到死去活來的電影,採取的都是「先甜後苦」的格局。讓你笑夠了,令你貪心,想將一切美好留住的時候,才一下子將所有美好帶走。又或者在你得到最美好的種種又要失去時才讓你後知後覺,這是最後一次的擁抱,你再沒有珍惜的機會,你已錯過了報答的時光。

為了值得的人和事而掙扎,也值得的

因為愛,才會多走一步

最後還想起我的第三個淚點:掙扎。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為了美好而奮不顧身地努力,希望將愛留住,我看著就想哭。大概,我是真的很喜歡看見人性的光輝。面對遺憾與冤枉,心底裡都希望別人的掙扎能夠得到好結果,所謂「好心有好報」。多少人知道命運不能逆轉以後,無動於衷,只因知道無能為力,不如也罷。而那些不計較收成與結果,單純因著一個美好原因而做著美好事情的人,通常都能做著賺人熱淚的小事,亦正是這些小事令你深深感動。犧牲,放棄,忍耐,不同人以不同方式掙扎,希望可以改變可怕的未來。

電影中,掙扎的是戇爸的同倉,保安科長,還有更多被戇爸與妍思打動的人。他們每一個也在自己的崗位上盡自己的能力,希望可以將這份有關愛的美好留存在世上。兩父女帶給他們的,是人性的美好。他們因人性的美好而被打動,然後自己因此而做著其他美好的事情。也許這套電影是樂觀得有點誇張,然後就如很多影評所言,看來並不覺得勉強之餘,還讓人喜歡這個美好的國度。除了戇爸的冤獄之外,當然。

你以為他傻,其實他什麼都知道。眼淚,是真的


其實你知道自己看電影流淚的原因嗎?

原來遺憾,冤屈與掙扎的背後,還指向一個大圓心-那就是「人性的美好」。哭,可能是因為羨慕,更可能是害怕這份美好買少見少,瀕臨絕跡。無論是有發生過的美好,還是為了留住已逝的美好而另外做的美好,這一切都投射出人性的美好。人,這個善於在城市中偽裝與掩飾的物種,終能在某些重要關頭,真情流露。看畢以後,會讓我對人情,對人性,對人,重拾多一分盼望。這是一套悲劇,卻又充滿讓人大笑與感動的情節。但願我們的生活也是如此。無論人生要受多少冤屈,有多少次多餘的掙扎,換回多少遺憾都好,人的本質還能向善,仍能因為一個愛字而做好事。

但你會知道,沒有多少事情能夠重來。有些遺憾,一輩子都是遺憾。但最令人感動的,未必是結果。「戇爸的禮物」是悲劇收場。我還在期待妍思成功翻案後,才發現爸爸其實未死。正如每一套電影的結局,喜劇悲劇都好,主角都有新一章的命運,有新一頁的人生。這大概就是觀眾能夠釋懷的窗口吧?完了,接受了,戲裡戲外的人都不再一樣。但美好的種種會留在心中,讓人有所反思。所謂含笑而終,笑是真的,終也是真的。完了就要上路,妍思也會在戇爸與其他「叔叔」的守護下,繼續做好事。

真愛

真愛指的,不只真心真意,還有真摯樸直表達方式

最心痛是,愛得太遲。曾以為是因為戲中人愛得太遲而心痛。但原來,最痛最痛是怕自己愛得太遲。看完「戇爸的禮物」,並沒有很直線地推論自己要更愛父親云云,沒想到要及時愛誰。作為旁觀者,沒有代入的身份,找不到合適的場景。完場至今,只是記起戇爸與妍思的愛,還有旁人如何被他們的愛直接地被感動。想起很久以前的一句「萬愛同源」。相比起情侶的愛,我更羨慕他倆父女的愛。

常常強調他們之間的真愛。難得的,是如此兩個真誠真善的角色,拼合出的這一份真愛。他與其他成年人排除萬難的「真愛」有點不一樣。他們的真愛,是完全的真愛。不懂也不需掩飾,不會亦不必計較,是兩個人相依相信,最原始最無雜質的真愛。

我始終覺得,親情比愛情的愛更深。那份溫暖很多時候是愛情也比不上的。相比起情侶親吻,我覺得父女拉手擁抱更窩心。不羨慕情侶間那些甜言蜜語,反而很喜歡很喜歡父親與女兒初見與告別的眼神,還有那三秒無可取替的默契。情侶要建立如此深厚的愛,是非常講求緣份與機遇。而我們都長大到這個年紀,亦不可能再像黃毛小子那樣圍在父母身邊,時刻感受著他們的愛。在這個需要及早獨立的社會,來到一個已經要獨立的年齡,我只是天真地希望,將來某一天能以第一身感受這份單純的愛。是接收也是付出,是被愛也是愛。無論是親情也好,愛情也好,我追求的其實是這一種浪漫。

------






2014年2月19日 星期三

反正妳知道,就好了



記得有天飯聚,我說喜歡聽音樂。再聚時妳借給我陳奕迅的"U87",說是妳的珍藏。我說我很喜歡,高高興興地帶回家。幾天後在面書貼上「葡萄成熟時」的Youtube link. 妳第一時間讚好。我高興,但其實我從未打開那張唱片。我很少聽廣東歌。

然後,有日我們閒逛,走進書店。我特意停留在張愛玲的書櫃前,裝模作樣地留意《半生緣》。妳喜出望外,問我:「你也愛看《十八春》?我家裡也有,借給你看吧,不要買喇!」。我點頭說好。你興致勃勃地講起顧曼楨,其實我連她是忠是奸喜歡誰也不知道。不過我知道,妳喜歡張愛玲。再聚時妳把書借給我。回家後我讀了數十頁便停了。

我們交換過很多興趣。妳演奏時我也在座上欣賞,我還接妳下班,一同回到牛頭角下村。妳問我莫札特的曲美嗎?我說應該美吧。其實我又怎知道呢?但見妳聚精會神地留意指揮,隨著旋律起伏高低抖動肩上的長髮,我想,美吧?於是過幾天妳又拿了幾張維也納樂團的唱片給我「欣賞欣賞」。這次還好,尚算「實用」。交響曲奏到一半時,我在床上早已呼呼大睡了。

大概約會幾次以後,妳也知道我的興趣。誰叫我是粗人一個?之後妳也沒問起張愛玲與莫札特的什麼。倒是有幾次我把張小嫻的書誤當作是張愛玲的書。露了底,還好妳沒當作是什麼一回事。叫我讀完《十八春》以後,再問妳借《麵包樹上的女人》。

才發現,原來我更愛張小嫻的文字。《麵包樹上的女人》大約一星期便讀完了。因為妳,我又開闊了自己的世界。

有時發現一開始不喜歡只因不了解。與妳一起接觸多了,又沒那麼抗拒了。上年聽完陳奕迅的演唱會,其實我也挺喜歡他的快歌,少一點說教意味的更好,最重要輕輕鬆鬆快快樂樂。「碌卡」,「重口味」,「馬里奧派對」....這些都聽得很過癮啊!

有時發現我並不喜歡妳喜歡的。比如說古典音樂。儘管那是妳的職業與熱情所在,可是我真的不能「進入那個世界」。不過,我尊重你的興趣,因為它完滿了妳。那是令你很自豪自滿足的興趣吧。

當然,我們總會發現一些我們都不喜歡的興趣。比如說品酒,或者到畫廊看抽象畫作。我倆世界就算再不一樣,能會找到共通共遇的地方。談談彼此不喜歡的原因,是我最喜歡與妳討論的話題之一。

你借我與送我的每件東西,寫給我的信,留給我的音樂會門票,我都好好儲起。無論我喜歡的,或我不喜歡的,我都保管著。我明白愛屋及烏是知易行難的。但找到一個人能夠互相分享生活,大家又願意容納對方的生活,肯定更加困難,難求。

儘管但凡妳喜歡的,我都學習,要自己略知皮毛。但坦白說,其實還談不上由衷喜歡。不過幸好,沒有我討厭的,沒有我不屑的。我包容人的本領其實一直很低,也不會勉強自己改變太多。然而一路走來,我感覺到一切新嘗試新體驗都是有意思的,而我亦沒有扭曲自己的需要,更可幸是你亦不需扭曲。或者當你知道自己很希望與另一個人走得更遠,就會自自然然了解對方更深更多。至於最終大家是否登對,性格習慣能否磨合,美夢會否如願,計到最後還是由運氣一鎚定音吧?

顧曼楨說過:「世鈞,我要你知道,這世界上有一個人是永遠等著你的,不管是什麼時候,不管在什麼地方,反正你知道,總有這麼一個人。」 其實我們都不相信永遠。但除此以外,這句話反映了我們的心意。反正妳知道,就好了。

-----

寫作練習:愛
啟發:傅譯文-中國式的愛情
圖片來源:http://my.opera.com/thecosmo/blog/

-----
是時候替自己點首打氣歌。

楊千嬅-男女關係科




2014年2月18日 星期二

紙憶


有想過,在不久的將來寫一本自傳。不用出版,純粹為記憶力日漸衰退的自己,留個記錄。

經一事,理應長一智。問題是,我們忘掉了很多已經歷過的事情,經驗得而復失,智慧好像沒什麼增長似的。所以朋友曾分享,每天工作以後,花十數分鐘寫篇日誌,記一記自己做過什麼事情,遇上什麼問題,如何解決,總結出什麼經驗。日後回望,只要重看日誌就能快速喚醒智慧,遇上同一困境就不會像最初那樣手忙腳亂迷惘徬徨了。


這一生,經歷過的事情有太多。困境不少,難題不少,但我們克服過的也不少啊。也許因為小時候的大問題在今天看來都不再緊要了,慣性留意近在咫尺的難關,只記得自己跨不過,信心每下愈況。白白浪費了曾經走過的路,遺忘自己擁有的寶貴經驗。

工作面試其中一條最常見的問題是:講講你工作上有過的難關,還有你如何應付。一下子要你記起自己曾做過什麼不容易啊。所以最好都是寫一本簡單自傳。那麼你會發現,儘管今天看來不算太成功,但其實和舊日的自己相比,其實也有過進步與成長。而且回望從前,你也會明白與體諒現在你所擁有的一些習慣與信念。總有前因,源於童年少時的某些創傷,總結出某些領悟,繼而改變了自己。

不要那麼懶惰吧。從今天起記多一點。各種高高低低,將來回看都有趣味,都是意義。至少,証明自己那一天活過,有材料填滿一頁紙。

------

寫作練習:記憶
圖片來源:http://humangoods.net/

------

許志安 - 大風吹

前程

Who will be your "right people" ?


人活著,呼吸睡覺,上班下班營營役役,這麼辛苦是為了什麼呢?生存需要一個理由。理由變成今天的動力,變成奮鬥的原動力。雖然有人說,「今日唔知聽日事」,何需想得太遠。不過如果能夠想得通自己想要的將來,那的確能為生活帶來多一點點勇氣。

今天做的事情,不能完全為了明天,但也不能完全體現於當下,對將來毫無意義。奮鬥的過程,有起點,有目標,有些滿足今天提取,但終極幸福要逐點累積。這樣生活才有動力。

對於未來,我明白不容易幻想。因為當人變得愈來愈現實,想法便不能再那麼天馬行空。幻想之餘,都會記得腳踏實地,合理一點預測前程。所以每次幻想將來,都擺脫不了「今天」。今天如何,將來大概不會相差太遠。

今天,卻不知那來的運氣,終於在腦內看見自己希望擁有的將來。相當平實,相當平靜。我有奮鬥的目標,有要負起的責任。可幸滿足自己不難。只要繼續努力,捉緊機會,其實幸福並不太遠。

自給自足,自得其樂,跟少一點要求的人相處,自己也沒有太多要求,那麼其實安守本份也可以活得自在。最重要是了解自己,需要什麼,又能供應什麼。想得到什麼,同時又願意犧牲什麼。想清楚一點,緊記自己的原則,然後就可以盡量跟從自己的價值觀,選擇自己的生活。世界這樣大,只要應付了最基本生物邏輯層的各種需要,解決了衣食住行,其實生活還是預留了一定的自由度。

緊記,豐儉由人。緊記,笑罵由人。那樣的人生或有所失所缺,但不應有遺憾。可以悠然自得,可以誠實地與世無爭,做個偉大的小人物,做小事,令自己在乎的人快樂健康地生活,給他們愛和麵包。

就為著那夢想的幸福而努力,再給自己多一點點信心與勇氣吧。

----

寫作題目:生命
圖片來源:http://rawforbeauty.com/  //  Http://www.snoopy.com

----

The Civil Wars - I've Got This Friend

2014年2月17日 星期一

秒針



Kill time。

想深一層,這是多大的罪名。究竟時間犯了什麼大錯,要被殺被誅?不過時間就如情人一樣。基本上你是愛她的。有時候你很愛她,有時候卻會討厭她。所謂Kill,其實不是要他永久消失。只是希望沒那麼容易察覺他的存在。看不見,就當他死了。

然而我們還是希望珍惜時間,把握光陰的。你所指的「時間」是什麼?這一年要努力,這一個月要加油,這一天好好過。可是算到最盡,要珍惜的是每一刻。一秒鐘,應該是我們能意識到的最少的時間。如果真正珍惜,就要記住分秒是寶。一分鐘,一秒鐘,都能做很多有意思的事情。

就不用做些自己不喜歡又沒有得著的事情,藉此忘掉時間的存在。

忘了時間,就能殺掉時間。不確認她的存在,你不會知道她走得有多急。不知道自己已經錯失多少,不會有以行動珍惜的覺悟。

Out of sight, out of mind. 原來只要將時鐘幹掉,時間就能自然死亡。如果拔掉秒針,時間會慢性中毒。你看見時針和分針,感覺時間與在你身邊。九時十一分與九時十一分,看似沒有分別。只是一前一後已差距六十秒。但你不察覺。而時間就是幾十秒幾十秒被逐一刺殺。

嘗試認真坐下來看著會顯示時分秒的時鐘,留意秒針的跳動,或看著秒字由零一跳到零零,你會發現原來一分鐘也可以很長。

這想法也許有點天真,不過我想如果多留意時鐘,或者會更容易察覺時光飛逝。想想看,現在要留意時間愈來愈難了。沒有人會在上網留意右上或右下角的小小跳字鐘。你電話的時鐘又會否顯示秒數?再者當我們打開那些Kill time app時,時間都不會顯示的。在那個世界你是找不到時間的。多少人能常常看到窗口,看見光暗作指針的大自然時鐘?

我亦常常浪費時間,我亦殺了不知多少時間。我不重視他,他不重視我。那幾天的時間就死了,流不出什麼物質,沒有血肉。

無知,原來也會殺死時間。

一年有三千一百五十五萬六千九百二十六秒。我想沒有人能夠把握住每一秒。只是從另一個角度提醒自己,如果你浪費一日,那你殺掉的其實是八萬六千四百秒。你或者浪費了三千六百秒,但只要你記起時間的臉,這一天還有八萬三十多秒留給你,等待你下達指令。

真不想浪費時間。浪費一天,浪費一星期甚至一個月,實在太奢侈了。多望望時鐘。記住時間。還有時間可以重頭開始,重新振作。做有意義的事,向著目標進發,有益身心的重重,都不是浪費時間。

其實你都懂得的,我也應該懂得的,稍作提醒就好了。為時間添上意義,就是對時間的重視。每一天都不應白過。加油。

-----

寫作練習: 時間
圖片來源: http://www.time-management-central.net/

-----

Somewhere Only We Know - Keane. Acoustic Cover - Nicholas Wells




2014年2月16日 星期日

The Lego Movie - 平凡但美麗



看了「The Lego Movie」後,決定寫一篇小記。以下三幅圖都是在網上找來的,嗚謝Cap圖者。版權歸原作者所擁有。

  溫馨提示:嚴重劇透。




其實整套樂高大電影,只是一場由兒子Finn自編自導的大龍鳳。在電影尾段,主角Emmet來到巨人世界,遇上Finn,然後整個故事結構與來龍去脈都出現了。原本覺得很瘋狂的情節,慢慢變得合情合理。那些都是Finn心理的投射。誰忠誰奸,Emmet的背景與生活,他期望擁有的一切,他所遇到的阻力,都在那個樂高大世界中有了對照。

小朋友與小人物,都有共嗚

那個小朋友不希望做英雄?那個小朋友不希望有朋友?然而,又有那個小朋友未曾讓別人失望?小朋友和小人物一樣,都希望能以微不足道的一點能力,作出反抗。

所以在電影早段,已看到有一點鼻酸的感覺。Emmet是個平凡人,相信大多數看戲的城市人其實都一樣。雖然我們長大了,追求的更多更複雜-外表,功名利祿,健康,愛情,等等等等,但對於孤獨的感覺,大家都會有共嗚。雖然從不做壞事,正面地腳踏實地生活,認真地工作,努力地融入不同的社交圈子,可是到最後還是形單隻影,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下班,在這個歡天喜地的世界中寂寞地活著。鼻酸的同時,也許都想起自己某些失意徬徨的曾經。寂寞的感覺,難道你不清楚嗎?

而更令人「難受」的,是Emmet被奸警扣留時播放的一段片段。儘管Emmet努力依照指引做人,處處笑臉迎人,時刻充滿正能量,可是與他相遇的人,對他一概毫無印象。他,只是一個面目模糊的人偶,就算對比資料庫,亦有千萬個與自己一樣的人。不獨特,不特別,潛台詞就是不重要,就算被遺下遺忘亦無關痛癢。想起那句歌詞:「平凡像我路過十個似我」。

我有個很簡單的生活目標,就是做個人見人愛的好人
愈單純愈可愛,不覺虛偽的正能量

我看這套電影,與看Toy Story系列的電影有類似的心情。誇張一點的說法是笑中有淚。然而悲喜交集是有的。不過放心,喜絕對比悲多!

如果是真人演繹,寂寞至此仍能正面樂觀或者有點誇張,至少看起來會有一點傻瓜。由樂高積木人出演,卻演出那份可愛的天真與單純,而且恰到好處。你不覺得他在自我麻醉騙人騙己。他還是明白自己在別人心中的地位,他清楚別人的期望,然而每當可以幫助別人感動別人的機會出現,他便會樂天地將過去暫時忘掉,單純地做一件好事,出一分力。我覺得Emmet這一點非常非常可愛。這亦是我們應該好好學習的地方。

在別人眼中,平凡始終是平凡。但只要你相信,平凡也可美麗

能夠成為「命中注定的大英雄」,單單是這念頭也能讓人充滿幹勁,會不知那來多了一份勇氣,去「成就」大業。我亦喜歡電影並沒有為了讓Emmet成為英雄,而讓他變成「天龍八部」的虛竹,由所謂的「腦袋一片空白」一下子變成無所不能的蓋世英雄。 Emmet的本質從來都沒有變,他的能力亦未有大變。他不是建築大師,但他不需要先成為建築大師才能成功。就如劇情後段小野貓向市民發表的一席話,其實人人都可以是建築大師,只要大家勇敢走出框框,發揮想像力與創造力,將不可能變做可能。

平凡的人也許真的很平凡,但並不代表他們一無是處。他們可能很天真很傻,但他們都可以作出改變。儘管自己不是蝙蝠俠,儘管小野貓喜歡的不是自己,但只要你「頭腦在轉」,只要你有一張屬於自己的「Double decker couch」,只要你覺得偉大的人物與偉大的事與自己連在一起息息相關,總有一天,有一刻,我們能夠當一回英雄。有些大事需要平凡低調一點來完成。

至少,我覺得Emmet一點也不平凡。平凡的大多數都在放棄自己,以暴易暴,悲傷渡日。這樣一個樂觀樂天,努力做好自己用心待人的小伙子,我覺得他很可愛,就等一個懂得欣賞他的女孩,一班懂得珍惜他的朋友與同事。他是否完美呢?我覺得是。蝙蝠俠有缺點,但Emmet沒有。每個人都有他的使命,而他總是超額完成。與這樣一個人一起,快樂的時間應該會比較多。


這是我最驕傲的發明啊!

還記得,我們曾經創意無限,愈瘋愈好玩

故事的前中段都是十分直線的,卻在尾段殺出令人意想不到的一段,將整個故事串連起來。當然,如果整個故事都是由Finn一個小孩無中生有的話,哈哈那麼他絕對是一個天才了!然而,我們也不可以輕視小朋友的創意。我記起自己小時候,看到的世界與大人所身處的是不一樣的。

比如說在家中拿起玩具車,跟著地板階魂上的線走。會有很多很多撞車場面,軍人介入,英雄拯救,等等等等。整個世界都是「危機四伏」的,到處都有炸彈與壞蛋。幸好主角都會有戰友,會同心協力地反擊。蝙蝠俠也有羅賓漢啊。然後,就算是很平凡的一團紙,只要胡亂的揉作一團,拉出二肢,他就是最力大無窮的機械人了。是我們的想像力為最平凡的玩具上色。無論是人物,道具,只要我們玩得夠投入,就有方法令他「出現」。Child play是如此有趣而瘋狂。我想每個小朋友亦曾成為一流的劇作家。一動不動的世界,在小朋友眼內充滿性格與生一機。

電影的最後十數分鐘,讓我眼眶內盡是淚水。對親情電影甚少抵抗力。每想到Finn因為要面對這個不信任的爸爸,竟能創造出如此完整的一場戲,我想他一定有過很深的無助吧?積木世界與真實世界的互相呼應,更令人看得窩心。

人人也應該有一張Double decker couch

好電影不一定要讓我記住它的劇情,只要在當下帶來撼動與啟發,那就相當不錯了。樂高大電影中,好笑的位置依然好笑,亦有感動位要人細味。看畢以後算是喜出望外了。相比年復一年感覺都差不多,都只是「得啖笑」的賀歲片,我一定會看這一套,不作他選。

正如很多精彩的動畫,小朋友看有小朋友的理解,大人看了亦能在娛樂的同時得到反思的機會。而我想到的是:平凡人始終是平凡人,但要有希望做個樂觀的平凡人。明白那種被輕視的感覺。可是啊,不要怕。做回你自己,忠於你自己,為你所信所追求的原則信念做一張Double decker couch。總有機會,他能幫助你所重視的人,你的世界會變美麗,他會讓你更喜歡自己,他會讓喜歡你的人更容易地遇上你。

小人物,做小事,一樣偉大

最後的最後,出現「阿妹」這個新奸角。作為人地阿哥的我笑而不語。天啊,誰想到一山還有一山高,這點子太絕了!


-----------

Everything is AWESOME!







教人難受的無心之失



今日題目:「保護自己」

愈大,反而覺得愈不懂得保護自己。小時候,寶寶龍教我地要大聲喊唔好,仲要同信任的人講。那長大了的我們,面對那些無形的傷害,語言暴力,精神壓迫,又能如何說不,如何應對?

性侵犯是不對的。無論何時何地都不會有分別。然而世界還是存在各式各樣的傷害,不同人有不同解讀。你受不了的,別人認為不過說笑。你忍不到的,別人認為你不能不忍。可能因為彼此太熟而不介意玩過界,可能因為彼此根本不熟所以不在乎是否過火。總之都會在某個時候受到「攻擊」,而那些攻擊你的人,要麼不認為自己在攻擊你,要麼認為自己有權攻擊你。面對兩者,有時我會反思如何保護自己。

當然,最理想的是將攻擊視作鞭策。不過是某某的玩笑,是個人意見,能夠一笑置之就好,何必認真。當然,我們不能動不動便受到傷害。社會是殘酷的,要鍛鍊自己的抗壓力。同時,要相信身邊人並非存心嘲弄,應該對親情友情愛情多一點信心。

不過,有時,我們真的再受不了。那時候,你又能坦白說不嗎?

不。你不能說不。但你不表明自己的感受,對方又會視之為平常,當作小事一則。沉默不是懦弱,忍耐不是麻木。你呢,你又會選擇如何「爆發」。

其實誰又希望在沉默中爆發?如果真的不痛不癢,誰又會無事生非?每想到這裡,總覺得人與人的相處中,存在一種基本的無奈。就是,我與你的標準永遠不會一樣。兩個人要走在一起共事共樂,甚至要相親相愛,究竟要怎樣收窄分歧?究竟是我錯得太離譜,還是你的對要求太高?是我太任性不聽別人的說話,還是你說了太多不應說的東西?誰可做個公正人?但誰又可同時改變兩個人,讓他們跟從第三個人的標準價值?

有心之過,反而可大聲說不。合理而不合情的無心之失,這些更最教人難受。無心,但也是有意的,只是你在意的地方與他們不一樣而已。他們說,如果你做對了便不會再對你怎樣怎樣。可是,是否做錯了,就應份受到別人的怎樣怎樣?人應該要求自己,責無旁貸。但如果他們覺得自己無責,那又如何是好?

原來,說不都不是那麼容易。因為對方大方地無禮,這反而讓你不敢「先發制人」。就好像,他們做的都是平常的,自己需要先沉澱一下,再想究竟誰是誰非。不過每個人能夠容忍的都有極限。遺憾在這個有千億種價值觀的大世界內,都尊祟沉默是金,百忍成金。

記得幾年前,朋友跟我說過:如果覺得唔妥,記得出聲。這說話我記住了,可是要實踐卻有難度。所謂「人不犯我,我不犯人」,那個犯字,你我他都有不同理解。而當我嘗試是行動說不的時候,非但不能讓對方明白自己的行為過火,更被別人看作情商不夠反應過大。是面皮太薄,還是應該練就一身銅皮鐵骨,做到打不還手罵不還口才算真好漢?

明白人人也有不同個性,有不同表達方法。就算同一個人,對不同人亦有不同態度。記得某某說過,你要是接受他成為朋友,他就是那種人,好的壞的你都要一併接受了。你要是成為他的下屬,公司支薪,你是打工仔就不能要求什麼了。想著想著,都覺矛盾。然而人大了,的確不會再多言去改變一個人的性格了。他就是他,你就是你,都定了。再多講,他還會懷疑你人身攻擊。然而又不能抱著「合則來不合則去」的教條動不動便絕交分手辭職。地位不同,相識太久,都令一個人難以改變自己。

不能磨合彼此價值觀的關係,不斷觸及對方底線衝擊禁區的關係,不滿又不能直接說不,忍耐又覺委屈的關係,真令人洩氣。不想恨你因為知道你心內的不是恨,又未愛你到能夠放下一切盲目包容。人啊,那些令你抓狂的,往往是你信任的至親朋友戀人,還有你不得不建立互信的伙伴拍擋。「話比你信任o既人聽」-講就易,但講完之後如何收科,在我看來還是一個難解的大迷題。

-----

寫作練習:難題
圖片來源: http://skylinebloggers.edublogs.org/


-----

不如聽聽歌:

Nothing's Gonna Change My Love For You
方大同





2014年2月15日 星期六

愛永存不朽

愛是含忍的。痛心的時候也要保持清醒,就算不得不含淚而別,也要寬待自己的靈魂。

愛是慈祥的。不動惡念不想復仇。不追悔,不糾結,祥和地走到下一階段,慈是不因舊痛而惹來新傷。

愛不嫉妒。不嫉妒情人節街裡愛人一對對。不要嫉妒人家的甜蜜溫馨。各有前因,各有緣由。

愛不誇張。不送誇張的鮮花,不講誇張的祝福句。不求誇張的場面,不容誇張將最真實的情感醜化。

愛不自大。不將自己放大,不將愛放得太大。兩個人的愛,最重要是兩個人懂得感受和欣賞。一個人自愛自重,不將自己放得太大,將單身嘉許成偉大創舉。

愛不作無禮的事。愛不是無禮的藉口。

愛不求己益。不求伴侶可以為你做什麼,而問你能為他做什麼。又,不只問自己能買什麼,要想自己能令對方創造什麼。情人應該是你的良師益友,給你感動與甜蜜。價格未必高,價值不會低。

愛不動怒。如果安排真有不完滿,記得記起對方最初的一份心意。

包容平凡的過程,相信平凡的承諾,盼望平凡的美好,忍耐平凡的錯誤。

大節過後,有愛侶的毋忘已過去的浪漫當下。有愛人有人愛,何需再比較爭奪多少人點擊讚好。無人愛的,不要看那個你愛的人昨夜如何與某卿卿我我,因你分不清羨慕或嫉妒。愛不嫉妒,更不要愛上嫉妒。身處愛內如是,置身愛外同樣。想起曾經的愛,線上旁人的愛,都不要嫉妒,不要嫉妒。有愛就好,一點都好。嫉妒,會將我們對人對己僅有的愛都敗光,比較令愛由甜變酸。今天,為了愛,記得大方一點,包容而不非不得不忍耐,盼望而非不得不相信。感謝對方,或鼓勵自己。他愛或自愛都好,各有追趕與高低,都要各自各精彩,同樣令人歆羨。愛永存不朽,祝君好。

2014年2月11日 星期二

最後一個雙剔號

那一刻,他絕望地盯著電話,感覺自己被背叛與遺棄。就像和生死之交許下不見不散之約,他苦命衝到約會地點,卻發現約定從未存在。他害怕一切都只是幻象,是出於禮貌的敷衍。其實說穿了,是一場陰謀,是一個騙局。一無所有的他,心內有一股強烈的仇恨需要發洩,而那人卻以事不關己的姿態一走了之。舉目無人,他只能恨自己。不怨天不怨地,就怪自己有過半點不切實際的期望。「你怎麼可能這樣愚蠢?你還要自找麻煩多少遍才學懂聰明?」

Whatsapp裡所顯示的最後在線時間,不斷將他心死的限期延長。他渴望復仇。只要對方一回覆,自己就有不回覆的特權了。於是他又回到電腦前守候著。

他神不守舍地渡過了最頹廢的周六下午。他握著電話,靠在床背,呆呆地望出窗外。天上的灰塵愈來愈厚,將雲重重包圍。那是一個沒有意思的下午。巴士與專線小巴如常流動,在街口只會轉左。沒有意志的小童追著皮球,母親拿著電話拍照將溫馨分享,看起來是多麼虛偽。世界再沒有長久與永恆。一切定律與規範,都會在人決意信守以後,徹徹底底被推翻。他又看看電話裡的她,那一張令他失控的臉,略帶憂傷的雙眼,還是一動不動地與他四目交投。他從未如此討厭自己。喜歡一個人,從來都是自己的決定。想怪,又能怪誰?

他看著電話頭像裡的她,有著最美麗的鎖骨與修長的小腿。又想起那一夜在微光暗火中,皮膚緊貼所帶來的興奮。濃烈的香煙味沒有想像中那麼討厭,反而帶有一種葡萄似的微甜香味。她在他耳邊吐了一個秘密,嘴靠得很近,差半分就要吻在臉頰上。他從沒想過自己會認真。他早知道一切都是假的。直至他發現原來假的原來和真的沒有分別以後,就知道自己已經再不能忘記對方。易來的,不一定易去。解結比打結要花更多時間。然而,時間卻是最可怕的施虐者。一分一秒過去,一鞭又一鞭往最軟弱處抽打。這時候,他只想看到刀光。以兩斷的虛情與假意,換回自由。

「對不起,這兩天工作比較無忙。你呢?有沒有想我?」

收到信息的他難掩滿足之情,甚至為此感謝上帝,並求他寬恕自己的愚昧與無知。他想,自己是應該對她多一點信心,自己不應該如此欠缺安全感。原本鐵定不回覆的他受不住魔鬼的引誘,一點一點退守自己的底線。由決定明天再回覆,到晚上便回覆。愈想愈焦急不安。思前想後等了十五分鐘,就打開對話匣,襯對方仍然在線時快快送出。那一刻,他滿懷希望地盯著電話,等她的回覆。

而他得到的,除了代表「信息已傳送」的雙剔號外,還是那熟悉的被背叛與遺棄的感覺。她沒有說過什麼,又再下線。

球場上的小童都早已回家了,夜出的是尋歡作樂的美女與俊男。他握著電話,躺在床上,呆呆地看著灰白的天花板。太想睡,卻睡不了。他想,只要再收到她的回覆,一定不會輕易認輸。千萬要按捺住,要讓她承受等待的煎熬。

不安的他又再發送一個短訊給她。焦慮地等待著。只是這一次他再看不見那兩個剔號。他更沒想到的是,明天他一覺醒來,便再不會看見她的頭像。建立在八個號碼的感情關係,脆弱得不得了。不過這也許是比較好的結局。不再見,要比視而不見更仁慈。胡思亂想的日子總會完結的。




----

寫作練習: Frustration.

繼續嘗試。


2014年2月4日 星期二

當感情不得不循序漸退




期待本來是好的,但如果期望太高,單純的期待變成了等待,那麼等的過程便一點也不可愛了。

又或者說,如果沒有期待,那便沒有等待。不在乎,只存在客觀的等待,卻沒有等待的焦慮與不安。

期待,本來是理智的。至少你認為自己應該有所期盼。期望愈大,付出愈多,急待收成,一個答案。

當期待變回等待的時候,在掙扎中你彷彿明白:自己很笨,不智,非常天真衝動。其實,你明知故犯。

你記得,不應輕易許願。你應該早已汲取教訓,別用天秤將不能計算計較的東西放在一起。

有些事情很公平地不公平。無論在那裡,求與供都沒有關係,標準從未劃一。

其實你記得的:「若然害怕煩惱,為何期望太高?」。等待,本身就是一種令人痛苦的煩惱。

在漫長的等待過程中,不得不承受那要來未來不清不楚的曖昧模糊。是心神彷彿,一次又一次的自我恐嚇與否定。

是無聲的煎熬。你甚至急於破壞寧靜,寧願一手摧毀那可能出現的美滿結局。

過程太難受,令你不敢相信初衷,不敢期待完滿。開始理性得過份,為將要出現的惡果做好準備。

你甚至為等待設下限期。承受空白,胡思亂想,要有限度。過了,無言就是答案。你應該懂得。



一開始歡天喜地,等待的時候自嚇自責。高低點相差之大,大得可怕。

從高處跳下,還有一段很長的時間,被吸力拉扯,才能著地,安定,冷靜。

未收到答案的時候,腦中閃過數不盡的答案,難以說明講清的情緒。心抽作一團,失去自己,迷失自己。

那應該是一種痛。一種驚覺自己情緒與集中力被別人控制的失落感。失落,因為你知自己將要失望。

然後你檢查郵箱電郵手機的次數愈來愈頻密。思覺失調似的,邊看邊跟自己說:不要再看。

然後你又再看。不知對方何時看。未幾,又假設對方看了而不回覆的原因。你想這一切沒有巧合,一定是蓄意的。

這個理由,讓你抓狂。你想自己是否說錯什麼,落得如此「下場」。你按捺不住,又再多看一次,查找不足。

通常,你一定會找到問題所在。然後,你投降,但你不甘心,不願接受。糾結,不忿。然後,

你邊看邊跟自己說,不要再看了。你不會等到的你要的,你亦不必再等了。


結果是,可能等待的時間真的夠長了,你確信一切都已注定,不能再作假設,就算掙扎過,都要放棄。

又或者,你終於,等到答案。無論那是否你最初所預想的,所期待的。



收到答案,無論好壞,心情也有質的改變。相比之下,簡單一句:豁然開朗。



有了答案,就能回頭望了,就能不太著緊不太著急地再看整件事的來龍去脈。原來,「等待」沒有令你更理智。

相對於期待,等待的時候你明白的一切都未必正確。期待與等待,都為你的心注入一種強大的情緒能量。

喜和悲,都會讓你太過在乎自己。忘掉世上其他人。他們仍然冷靜平靜,不帶半分激情興奮恐懼擔憂地,如常活著。

而那看來冷靜,其實非常激動的你,其實完全不能理解別人的世界。你只是由情緒作主導,推斷對方的動機。

原來過後回望,你是需要等待的。你等待,才是一件合理的事。別人要你等待,有著更多合理的理由。



一波平了,一波又起。又一個應該有所期待的機會出現了。又的確,有所期待的你意識到,自己又要再等待了。

問題是,你有從錯誤裡汲取教訓嗎?你的喜仍是那麼強烈嗎?你的悲傷相比從前沒那麼痛了嗎?

你能在喜與悲中跳開一點,再理解這次循環,體恤悲喜的離合嗎?你會讓那可怕的感覺循序漸進,將你癱瘓,

還是,你相信今次可以更成熟地處理。有些事情,有些人物,某些期待,都應該循序漸退。慢慢,化作曾經。



人是這樣的,想得愈多,幻想愈豐富。

都說是幻想,不作多想的人便不會想得太多太遠太不切實際了。

問題是,你能不想嗎?或者未能夠,但在振奮,震盪與鎮定以後,你知道應該想別的東西。你可以等另一些東西。

那些不會令你有如此強烈反應的美好。反正從今天開始,又要重新提醒自己,「相識當作別離」。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要更快記起了,知道嗎?



將腳步放慢,將心跳放慢。興奮慢一點,感動慢一點,認定遲一點,許諾晚一點,投入少一點。

將一切最理想的最美滿的可能,往現實的中線拉近一點。將期望打折,將那寫滿心聲的信紙對摺。



收起。



角色轉換。如能夠在當下記得,自己也曾令人失望,自己也會令人期待與等待,失望與心痛,那你會明白,沒有人存心要另一個無關緊要的人受到傷害。你,不也一樣嗎?你想,你並沒有錯,你也沒有半點不安。因為由始至終,你都是誠實地對人對己。你的行為反映你的想法。

其實他也一樣吧。易地而處,你終於看見自己的要求有多麼過份了。是嗎?
你記得,不應輕易許願。你應該早已汲取教訓,別用天秤將不能計算計較的東西放在一起。

最後一步,要將收起的信紙掏出來,摺成一隻紙鳥,讓他高飛,讓他自由。
-----

後記:

我知道貼這首歌,甚至貼這版本,都未必最合適。可是這篇文章的起源,其實是「我的快樂時代」裡的一句:

「從今天開始相識當作別離」

快樂時代,可以很長。一生回望,快樂時代或有三五七年,輝煌的青春,閃耀的汗珠,最深的吻。
快樂時代,可以很短。短得稱不上一個時代,只能很模糊地定義,遇上某個人的某個階段重,
除了快樂,還是快樂。

多想樂極忘形的我們,都能離時代遠遠。離開現實,忘記今時今日,不再等不再待。
願我們可,盡情。

偏偏時代夾雜了人與人的相識與別離。新相識,新別離,提醒我們時日又過,
交疊之間,轉眼又一個時代。

昨日你的快樂時代,已追不回。令你快樂的人,教你快樂的事,亦已不存在。時代,隨時間消失。

總有感情,無論是友情還是愛情,都不得不循序漸退,漸淡。很可怕,很可惜。

長路漫漫是如何走過?這一句,夾雜多少感情與情感,埋藏與埋葬了多少個故事?

惟求在某次 盡情 歡樂過。
開心過後,我要記得,曾經開心。
傷心過後,我要記得,曾經開心。

讓我記著有多高興。
不再留戀,那種高興是多麼令人高興。


「讓我有勇氣去喊停 ; 沒有結局也可即興」
願我可,願你可。





2014年2月3日 星期一

總有天,獨個走進陌生的國度



我到過很多地方,我看過很多美景。可是,其實我不太懂得旅行。我的確曾經背著大背包走過不同國家,但問心,我不算是背包客。

遠走交流的那半年,是人生暫時為止旅行最頻密的半年。可是,大多數情況都是「跟大隊」,由朋友充當領隊與導遊,自己只是小鴨子。記得落地不足一個月,就有機會跟大伙兒到挪威瑞典。理應興奮,那時卻不懂興奮,因為對這兩個美麗的北歐國家毫不認識。只記得有一夜團員大集合,一班交流生坐在某某的房間約定時間,然後一起上網訂機票。那時只是傻傻地拿著護照,一無所知的自己只好言聽計從。一方面當然感激有高人指點,「唔洗煩」,只需為些雞毛蒜皮的事情擔心。就算要幫手搵旅店,也都是翻夠三五七頁就夠。心知有強大後盾,沒那麼擔心。

然後回來香港,畢業了,旅行變得奢侈以後便發現,其實自己雖然去過某些地方,但得到的其實不夠多。我要說,旅行是快樂的,記憶還是穩固的,不過如果整個旅程自己都有份參與更多安排,回憶的時候就能記起更多細節。一個人自遊行,當然比跟友人同行和跟旅行團「要求」更多。衣食住行,大至旅遊景點,小至機場巴士或起床時間,都要自己用心安排,不然自作自受。他日回望,原來就是這些小細節把各處美景串連起來。

踏在不同國家的土地,到那些不能不遊的著名景點,小小遺憾是忘了怎樣去。究竟為何選那間hostal,如何從hostal走到名勝,在那裡吃午餐,等等等等的小問題,原來將來回望都是特別的。因為自己解決了問題,這旅程才算自己的。

近幾年旅行不得不靠自己安排打點了。看旅遊書,上旅遊相關的網站論壇,由第一步的訂機票直到回程時的火車時間表,都不能假手於人了。雖然是比較「麻煩」,可是感覺踏實。自己清楚自己的習慣與需要,為自己安排,問自己的責,時刻留意自己在做什麼,難怪旅行也能帶來成功感。

只是我知道,自己還未算真正的背包客,不算一個真正喜歡旅行的人。又或者,我跟那些喜歡旅行,勇於旅行的人,還有一段距離。

因為我去的,都是我敢去的地方,都是我不怕的地方。猶記得第一次真真正正自己安排的自由行,目的地是英國。除了因為很想到英國以外,亦因為自己一人遊英國有信心。 一個文明的國度,一個用英語能溝通的國度,一個可能是香港和中國以外最應該熟悉的國家。所以雖然單身遊歷,但其實沒有什麼衝擊。探索的多,探險的少。

一向都不認為自己是個大勇者。自從在比利時遇過壞人以後,有好一段時間走得戰戰兢兢。甚至被同行遊人善意提醒,不要築起高牆,不然沒有放開自己好好感受,反而浪費了難得的旅程。我明白亦認同,但行動上也許還未有放得開。那時候,生日別人有惡意,對於某些外國人的友善反而有了小人之心。以後這種防衛是弱了,慢慢培養了一種旅行的智慧,就是你對自己有多一點信心,相信自己能應付國外更多不能預計的意外。無論是壞人,天氣不似預期,遲到或早到的車等等,都應該會有解決與應變的機會。不會太早露出一個徬徨無助的樣子,期待有好心人出手幫忙。

我很珍惜每一次能夠外遊的機會,我會用心思考下一次的旅行目的地。可是直至現時為止,我還是選一些我喜歡而且我不擔心自身安全的地方。英國,台灣,中國的上海杭州,日本,通通都是不太擔心。主因是語言相通,又或者民風純樸,所以我不怕。

交流,歐遊,當然去過很多言語不通的國家。不懂西班牙文,不懂德文,不懂除英文與中文以外的語言,本來到西葡東歐等地,都要格外留神加倍用心做功課,可是有了同行旅伴,就不太擔心了。有陌生人搭嘴,裝作聽不懂。迷路了或是有什麼需要,跟友人商量共謀對策就好,不用獨自憂心。所以雖然我去過很多地方,但我真正「懂得」的旅行知識和智慧不算多。你再問我,我已忘記如何到羅馬鬥獸場,我忘記布拉格怎樣到維也納。我有旅行經歷,有過很深的感受,可是都不能轉化為文字,寫不成一篇遊記,也不能用作為對談的材料。我看過很多,我拍下很多照片,然而我未算一個真正懂得旅行的人。

我想人人心中也有一些不太喜歡,或喜歡卻不太敢遊覽的國家。一部份人衝著那份陌生與差異而來,另有一部份人卻因為不安與差異而不安。當然,如果本對那地方不感興趣的,那不如把難得的假期花在自己喜歡的國家城市上吧。但有些國家,其實你是可以去的,但你擔心。

有些國家,通常不太受單身女性歡迎。也許因為當地人比較「好色」。有些國家,不太安全,不因為軍人卻是騙子作怪。有些地方配套很少,旅遊的時候會很不方便。有些地方信奉不一樣的宗教,有些地方有著不一樣的風土人情,所以你猶豫。為了身體的安全,或者心靈的安全,你沒有選擇這些國家。你不去接觸那些你完全讀不懂的文字,你怕自己一個人去,迷失的時候反應不來。你會嗎?

真正喜歡旅行,享受旅行的人,不應該只追求所謂的享受。到英國瑞士日本這些富有的國家,並不代表你是一位「旅行家」。我確信,要在旅途上有一點點文化衝擊,或是新嘗試,這才算厲害。

我不是女生,其實我需要擔心的東西應該少一點。這個世界很大,還有很多我想去但未去的地方。無論是因為未能夠去,或者未敢去都好,我知道自己還想在世上不同城市插上旗仔。因此,儘管現在想起旅行我還是先想起日本,或是台南台中,或是澳洲這些相對「安全」的地方,但我希望有一天,我會敢於出現在一些我曾經害怕踏足的國家。我可以真真正正在一個完全陌生的國度,在真正語言不通,看不懂路牌不懂點菜的國家裡,一個人勇敢地享受旅程。

與其他人相比,我一直以為自己思想尚算開放的。但實情是,我能接受的東西並不多。我的comfort zone比別人小,要求也比別人多。其實每個人的接受範圍都不一樣,也不是接受得多就代表更有能力的吧?就算是也好,我想人人都有一條底線,都有自己不願理解與接受的東西。在這裡,我或者不算封閉,但要做真正的世界公民,接受各人種的差異,抵得住不同民族的文化衝擊,我想要走的路仍然很長,很長。

或者真正開放的人,還是會有自己不接受的人與事。但他與我們的分別是,他接觸過了解過自己不喜歡的種種,能夠給出真實而且有力的理由。而我們,很可能還以為自己不介意,實情是並未見識過別人的本相。就好像我們以為自己懂得吃辣,你覺得自己不怕辣,直至你吃過中國的,韓國的,印度的,墨西哥的,你才知道自己其實不能接受所有的辣。但儘管你不喜歡吃,但你尊重別人的文化。但願對方的文化不會取代自己喜歡的。你喜歡吃茶咖啡豬扒飯,儘管他在外國人口中一點也不辣,但你卻喜歡這一種「辣」。那就可以了。

宗教,文化,習俗,價值觀,都可以存在很大,極大的差異。地球人儘管相似,但我們真的不一樣。Open-minded 是需要的,但需要挑戰與衝擊來驗證。而且,心中還是有一些普世價值不能放棄。友善,誠實,愛好和平,尊重,相信是人人也需要的美德。當然不同文化或有不同詮釋,這又另作別論了。

多接觸這個世界,發現成長的過程中,存在不少刻版印象。同時亦因為無知,低估了某些地方的「可怕」程度。這世界是充滿驚喜的,所言非虛,有驚有喜。行萬里路,講天時地利人和,時間金錢心情。讀書呢,或者簡單一點。那怕是在筆友網站草草逛一圈,都會有所發現。

或者有一天,我會到一個我從未想像自己會去的國家。

2014年2月1日 星期六

交友記 二

又在快要忘記的時候,將感受記下來。個人而言,「交友」非常有趣。

對這些交友平台感興趣,主要是因為你能看見別人如何用文字表達自己。在Facebook或IM,圖片還是最主要的信息來源。沒有圖片,那人就沒有吸引力了。在筆友世界中,圖片還是重要的。可是在有了圖片的前提下,能夠用文字吸引別人的人才能打「持久戰」。至少我是這樣認為的。有了文字,好玩多了。

曾出現於華文地區的交友平台,感覺上大家推銷的用字與用詞都差不多,非常「老正」。年輕的,貪玩的,不諱言有些還是寫得比較幼稚。又若然目標明確正想把仔把妹,圖片都容易變得一式一樣。你懂得,多露了什麼,少見點什麼,放大什麼縮小什麼,要吸引眼球是有一條行之有效的改造方程式的。

至於「認真」交友的,就好像在招親似的。想交的不是單純的朋友/筆友,而是男女朋友吧。所以年齡身高體身頭髮顏色,甚至學歷家底,都寫得清楚。明碼實價嘛,大既就是如此了。

正如前言所說,在這個大觀園裡,還是能觀察到很多東西的的。於是又本著認識朋友心態的同時,進行一場小實驗。

1
我留意了不少香港人的主頁,留意他們如何介紹自己。相比之下,我們的自我介紹還是比較保守的,沒有太多新的切入面,亦未必會將話倒過來說,或是反客為主以發問代替分享。反而有趣的是,多數人都會在自己的簡介中注明「我是香港人/我來自香港」。這句其實並不常見,因為頁面其實已經顥示了你來自那個國家。而雖然還是有外國人會說自己來自那個州那個市,但比例沒有我們這麼多啊。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可能站在這國際社交場合裡,還是先表明自己來自那裡比較合理吧?

另外,還是有人會說自己是「香港人」,還會再解釋香港雖然是中國的一部份,但香港人其實不等如中國人。哈哈,這政治議題是我們獨有吧?另外,在眾多香港人的頁面中,也有一部份人「我是中國人/我來自中國」的香港人。也許是交流生,也許是新移民。看到那裡,就有種難而說清的感覺。嗯,就算大家在外國人眼中都是香港人,但其實,香港人互相對望,又會看出不一樣的香港人。有時我們「多此一舉」地說明自己不是中國人,但其實也有來到香港的中國人,會特別注明自己不是香港人。

有一段時間,香港人會自覺比大陸人優秀。今天呢?在外國人眼中,不知道如何看我們的身份?還是大國堀起,其實對他們來說都沒有什麼分別?

在香港生活,很自然將Cantonese解讀成中文。所以當看到有香港人說自己是"Cantonese speaker",感覺有點奇怪。或者說是特別吧。而原來,外國人將Chinese和Cantonese都是分得很清楚的。如果他們說自己懂Chinese,多數都是指國語。他們說學中文,意思是Mandarin。所以如果有外國人想學Chinese,其實我們未必幫得上忙...

無力感出現了。還顧不少外國人的Profile,現在最流行的亞洲語言應該是韓語吧,其次是日語。對韓語有興趣的人所佔比例實在很高。在世界不同洲不同國家都會發現有人喜歡KPop。當然日本的Manga也不甘示弱。也有人想學中文的,但學廣東話便比較少了。不過這只是我在這個平台上的片面觀察﹐不具有廣泛意義的。

2
講起香港人,其實背景資料沒什麼「特別」。大多數,爸爸是香港人,媽媽是香港人,在香港成長,在香港讀書,將來在香港發展,娶個香港人嫁個香港人,買間香港樓,生個香港仔,然後繼續循環。懂說英文,懂說中文。大概如此差別不大了。

但外國人啊,變數太多。又或者只是平日的生活圈子比較少認識這些人。遇過一位,爸爸是A地方的人,媽媽是B地方的人,他們在C地方相識相戀,結婚產子。可是父母工作了十多年後,又決定移民到D地方。而ABCD這四個地方,都是位於地球不同洲的!你說特別不特別?

另外,大家懂說的語言不少。其實能說流利英文的人不多。多數人都懂得自己的母語,然後如果自己的國家曾是殖民地,那多多少少都懂得殖主的語言。但又更多情況,你是不會知道為什麼對方懂得那種語言。可能感興趣吧?嗯,總之,他們通常都懂得幾種語言。

至少說到英語水平...雖說大家都學英文,但其實水平還是有差異的。我本人自不然是遜的。但我想,整體來說香港人的英文還不算太差。日韓的普遍較低吧,低的程度是未必能夠溝通。聽說非洲的也是一般。

另外,從大家的自我介紹都會看到不同類型的英文文法錯誤。我想這是通病吧。不是母語,要應該英語的時候難免出錯。將詞彙夾在一起,勉強成句就是了。應用語文的確不簡單,所以更加佩服那些英文不是母語但又能靈活運用英語的人!

能夠流利地說兩種語言成了我的新目標。其實普通話也算是第二種語言,但畢竟都是「中文」啊,同一語系。能夠掌握兩種語系的文法和做句邏輯,絕對是一種令人羨慕的能力!

最後,雖然我們大家都寫英文,但原來只要有緣多讀,其實你會知道那人是那裡人。原來,土耳其文的i字是沒有i的。原來,日木人串英文字通常會少寫某幾個英文字母。我想還有不少原來,有待發現。

3 完全之題外話
日本人真係好識笑。美麗的人笑自然令人心花怒放,心內會生出幸福的感覺。就算是平凡人,他們都會笑,願笑,懂笑。我想,我想如果年紀還小的時候有笑容教育,多好。當然,不是人人也喜歡笑,不過問題是大多數喜歡笑的人,不懂笑不願笑,不敢笑。多一點放膽笑,就算未必完全真心真意,至少看起上來,這城市會少一點敵意。感覺友善一點。

4
關於Profile Pic,其實大家也知道其重要性吧?「有心的」「懂事的」,都有意地突出要大要長的地方。從一個人的照片中,原來也能大至推斷他會怎樣寫自己的自我介紹。啊,想起來其實不應以貌取人。不過現在,照片總是比文字快一步兩步三步到達我們的腦袋,影響我們的認知。

有心的,文字也會比較「進取」。I am sweet, I am cute, 等等等等。男的亦有不少展示肌肉耍帥。其實男男女女都是這樣的了。

不過既然對手不一定跟自己有相同國籍,那麼,其實可以用假ProfilePic啊!意思是:在香港,你不敢用明星的照片,因為對方一眼便看出,你是偷圖賊。可是來到國際層面,應該沒有那麼容易被看穿。你可以用明星照,你可以用別人的照片。至少我看過有人用日本明星的照片,亦有人用了Brad Pit的照片。

不知道的就當不知道。但知道的,卻笑而不語。就讓他們陶醉在那不屬於自己的讚賞吧。

5
原來這些地方有很多怪Message,怪到一個令人大開眼界的地步。

有多怪呢?多多少少你也能猜到的。美男美女收到最多的,一些是別人口甜舌滑的挑逗訊息。入門級是稱讚:在還未與你開始對話說,與你一見如故,不能忘懷你的臉,想你想到不能入睡。再誇張一點:你是天上的天使,你是我的另一半。然後,不如做我的女友/妻子吧?這一類訊息其實不算「過份」。只是太熱情,太誇張,其實就是不誠實。不平等的友情關係,不如也罷了。

另一級,更高級的訊息,就是有性意味的訊息。這就不便多談了。其實都是差不多。當然也有一些來意不善的,沒想到就算彼此不相識無仇無怨,也會有人惡言相向。

說到這個題目,原來對於「交筆友老手」來說一點也不陌生。原來,總有人騙色騙財,理由千奇百怪,是一些面對面的時候你絕對不敢說的低級籍口。比如說,家人患病,等錢救命。又或者得了先夫遺產,要你幫手拎錢。又有說自己活在水深火熱中,求你拯救他/她出苦海。又可能,他自薦,可以當你的忠心僕人,只求貴國一本護照。啊,還有,那人是某某地方的皇子,就等你這位命中注定的公主。你只需付出一張單程機票,那人就在遠處為你準備皇冠與榮華。嘩,當真?

是否我們常常看警訊,還是這個講實際的香港教會我們,對陌生人與事也要有基本的警覺性?

另外呢,我們能夠將自己不喜歡的拒諸門外。無論是那一個人,還是一個國家,甚至一個洲,都可以Block。然後你發現,原來大家Block人的理由也許不同,但被Block的地方原來相差無幾。女生男生都說,受過那些國家的人的不禮貌對待。

我想,這與經濟條件有關的。比較窮的對富的有所求吧。然而文化差異也許都是原因之一。曾記得友人都某地交流,當地人曾跟她說,他的兒子很喜歡她,願意聚她為妻,並給她n頭牛作嫁妝。友人當然嚇呆了。同時她憾述,那裡的人都很直接。會「大大方方」地說你很漂亮,你很誘人,想你做他的什麼什麼。

或者在他們的文化,敢愛說愛是男子漢的表現!不過至少在我所認識的文化裡,大家都是習慣循序漸進,一步一步慢慢來較好。

最後,當我們想別人了解自己的時候,就會有意識無意識將自己包裝得很美好。比如說,有人寫:I am always Happy. 其實不只他,很多人都說自己是個樂天的人,快樂的人。可能我先入為主有了偏見,其實我不相信有人能夠always happy.或在人前或在人後,他一定有不快樂的時候。將自己化妝成一個不會不快的樂天快樂人,是期望自己的正面與積極能夠吸引別人吧?

6
自我介紹寫得太假,人家容易看穿。如果想寫得真,也要看你如果將值得表達的東西寫出來。

7
人來人往。現實,虛擬,都一樣。沒有興趣的,不想聊不敢聊。有興趣的,卻會巧立名目,就為打開話匣子。如果對方接發,那就再接再發。然而,要拿捏卻一點都不簡單。說得太短,彼此沒勁。說得太長,又覺你太煩。每當我出現在這些網上平台,想起的都是類似酒吧或者朋友派對那種開放式的場合。人有很多,你對某些人有興趣,又有某些人對你感興趣。你可以沒有壞意圖地說聲你好,可是人家看不順眼,或是遇過太多你這種「無事友善」的人,十居其九就是冷落你或不理你了。

普遍情況是,主動說第一句看人總是會多一點,亦很容易說太多。被動的那位,或者不答,或者答完以後你明白什麼,不再問。兩人投機,又有興趣聊下去,已是一種巧合。雖然不知能否維繫,又將何時結束。不過就在彼此還有心的日子裡,好好為對方寫一些字,說一些心情,都是好事來的。人來人往,只是要明白認真之內又不能完全投入認真。因為誰都不能因為自己認真而要求對方認真,除非彼此許過承諾。

就算是不同平台,就算是不同對象,就算有不同目標或目的,人與人,男與女,疏與親,相遇有相遇的法則。


其實只是這些機會提醒自己,我不懂聊天。或者說,我沒有什麼好的話題。此刻,很羨慕有幽默感的朋友。一個人有幽默感,轉數快,反應快,就多能從別人的說話裡找到回應的入口,而不是單純地將事實鋪陳。一個有幽默感的人真的更可愛。閒時笑笑,總比什麼都要認真分析一番的悶蛋輕鬆有趣。其實不止是對外國人,對人人都一樣吧。一開始都是少說幾句,重質不重量,用幾句話就能表現自己就最好了。無論現實與虛擬世界,我們都不能長篇大論。就在幾句話,幾個來回中,就要分出所謂的「勝負」了。

說話方式,也要互相配合吧?只是習慣了這種寫不停的壞習慣。當要交新朋友時,反而變得詞窮,不知說什麼了。

有時我們覺得別人「怪」,可是怪或不怪都是非常主觀的判斷。雖說我們活於世上,不應太介懷別人的意見。做好自己,立心向善,問心無愧,那就做想做的事就可以了。不過有太多事情都有一個對方要考慮。你也明白,事情的效果取決於對方的感受。所以考慮對方才是最重要的正經事。這時候,太熱心,太熱情,說太多太密,都是大忌。

熱情一過,心雖然仍是有善的,可是新鮮感一過,大家真正交心建立了的不同,關係就很容易散,人來人往。再說,如果對人來人往已習慣了的,那麼就很容易看穿看破,及早抽身遠去。

那平台裡﹐很多人都說:不要說太短。不要只說一聲Hi或How are you便再沒一句。的確是的。不作沒有個性的開場白,就要一個人用自己的觀察力,混和幽默感,打造屬於自己的開場白。Weirdo 也是由此而生吧?

我在那裡見過你?你很像我一個朋友。
你的名字很特別,為什麼說有這樣的名字?

一切就從問題開始,問題是因為你好奇,對方有值得問的地方。問問題,亦代表你對對方有興趣吧?可是,不是人人也善於問問題。問題,也不是問得愈多愈好。真複雜。不知道大家是怎樣跟陌生人打開話匣子?

但無論如何,這就像一個派對,就像酒吧。人來人往,大家點頭問好。有緣的多聊幾句,無心的轉頭就走。一整夜來來回回,到最後很可能都是一個人離去,得到一個你不會再撥的電話號碼。或者有點誇張,但對不善聊天的人來說,能夠與某某說過幾句,已算好開始。至少有過嘗試?亦不過是想交個簡單筆友而已,如能。

嘿,我又記得自己曾寫過,是簡單,但也不那樣簡單。人與人會走得更近,或多或少都是被對方吸引著吧。或者是外表,或者是才華,或者是解得清的條件,或是說不出的感覺,至少,當你誠實自問的時候,你認識一個人是有「目的」的。有目的不是壞。你喜歡她,但不代表你就不智地追求她,破壞她的幸福。你欣賞他,不等如你會招他入公司董事會。朋友嘛,大家都清楚自己是朋友,還沒有身份與理由去作進一步的要求。也許心中有幻想,但亦只能止於幻想,只會止於幻想。我只是說,你想認識他,這個他一定有吸引你的地方。

而在這些陌生的環境裡,我們都會多了衝勁。彷彿我們可以再多說一句,多問一句,勇敢一點開展甚麼。不過過後你又會想,既是人來人往,走了的又何必再多口一句,將一切都推翻?是以又再記起從前實驗所得的經驗:各不流下印,交會淡淡剛好。難道多說一句又有意思?




過去了的就是過去了。或者應提醒自己,點頭示好,嘗試就是過程與結果。嘗試而得到的一切,又或者得不到的種種,都是額外的。通常,都帶不走。受平台所限,受現實所限,受時日所限,條件一轉,日出一到,彼此瓦解。可惜,但不要感嘆。

Let go, letting go, 都是必要的。你沒有那麼英勇。就如朋友曾說:You are not the first one and you are not the last one. In the end you are just someone. You are not and will not be the only one. You weren't, you aren't, you won't.

在這些平台能看到很多奇人奇事。但我想啊,未必能待得太久。畢竟我不是那種人。或者實驗完了,看夠了,又或者發現沒有什麼能帶走,通通都是一閃而過的一期一會。那麼我就走了,取消自己的帳號,讓這個我消失。我會把真心的訊息帶走,然後把已過去的通通留下。其實,都應該明白。人長大了,有個能溝通的人難,而願意繼續溝通,以你所認可的方式維繫友誼的人更是絕對難求。絕對 難求。雖然帶不走的實在有太多,很可惜。可是如果到最後能帶走一點,有建立過一份有意思的友誼,其實還是幸運的。某年某日,當你想找人傾訴的時候,也許就是這個人,可以讓你放手。你沒有包袱,說起近況,再講心情,猶像昨天。

可能你可能感興趣的: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