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7日 星期日

從質字說起

想起那一個「質」字。

近年非常流行針鋒相對的溝通方式,大至政客,小至情侶,通通都愛質問。除了質問還要質詢。質這個字,可以作動詞用,非常過癮。電影「葉問」中甄子丹將東洋鬼子壓在地上,一拳又一拳往鼻樑重擊,就最能帶出「質」的感覺。當「質」加上詢與問,重點還是停留在「質」。是以大家都在「質」敵對一方。美其名是展開質詢,其實問題欠質素,重質而輕問,最後只是一場又一場泥漿摔角。問題重心不清楚,答案亦因而沒有意思。大家重視過程中拳來拳往的快感,以及閃避再反擊的更大快感。原本有心要問要知的,都通通被「質」這個字打亂,最後無影無蹤了。

如果有質素地懷疑,作有質素的詢問,那麼人與人之間應該會少一點不必要的磨擦與爭執。我們疑我們問的本意,其實並不是要質死對方吧?如果只求一個答案,其實應該禮貌大方地請人家答,讓人家解釋,而不是人家未張口先掌嘴。

所謂質素(不是「質」人的質素),既在問題本身,亦在發問的人。有理地質詢,愈是心平氣和愈是寬厚容人,愈容易得出答案,而且對方無從轉移視線。反而發難地半質半詢,人家就在你亂質的時候避重就輕,乖巧地迴避問題核心這致命重擊。

有心問,其實不必咄咄迫人。提有質素的問題就夠了。質疑也一樣。人本是天性好奇的生物,有一顆疑心是正常的,但別要過而不及,多疑又多慮。論及人情與關係,希望有質變的時候,我們不能邊疑邊質,不如稍安無燥先建立互信互重的基礎,了解再拆解;如果希望有量變,也要有量度包容更多,先別著急批判什麼,多看幾次多聽幾遍,讓虛疑變成實疑,再問。

反正從來也無意動氣動戈,我寧願少一點攻擊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你在想什麼?

可能你可能感興趣的: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