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3日 星期六

雞有雞味

電視節目說,以前你講食雞有雞味會比人笑,因為雞當然有雞味呀。問題是愈來愈多雞沒有雞味,所以當你食到雞有雞味,就知道那是好東西。

是的,沒有什麼比讚一隻雞有雞味更利害。而我真心相信夠雞味的雞是愈來愈難找。問題是,什麼是雞味呢?對色彩的認知來自教育和經驗,看多了就記住那是紅色,那是綠色。味覺又如何?雞味應該是可以用化學方程式代表的,不然我們便很難再創造雞味的調味料。人。但如果你從來冇食過有雞味的雞,你所知的雞味最多只能是你食過的雞的味道。你懂我意思嗎?

如果有雞味的雞絕種了,人類食到的雞儘管也是有雞味,但此雞味不同彼雞味。同樣情形也會發生在其他地方。科技愈發達愈難保留最自然的味。所以魚有魚味很難得。照片有照片味很難得(在濾片盛行的時代)。小孩像個小孩很難得(當你看到街上小妹妹已打扮得像個女人一樣)。 我記得自己食過最有雞味的雞,是小時候在內地吃過的一隻農家雞。是親戚活生生買回來然後在廚房手起刀落,簡單的一味白切雞。雞很小,很瘦,沒有黃油,也沒什麼濃濃的味道。但那質感就是印象中最接近自然的雞味。還有鄉下種的菜,也是青甜得不得了。

現在吃的雞,也很好味。其實那些雞都有雞味。不過原來雞味有這麼多,你會明白有一日某種雞味真的會消失。就算貴雞也不一定有雞味。

那是我們無法解釋的一個環節。我們都吃雞,都覺得那是雞味,但心中又會記起另一種雞味。懷舊也許,自然也許。想著想著,說覺得味道是個浪漫的詞語。

味道好像自然地變了樣,是因為時日改變,新配方弄巧反拙,還是但凡老了的人回想舊日,那時擁有的一切的味道總是更特別?我記得小時候的可樂不是這種味道,陳奕迅的舊歌也不是現在的味道,酒樓點心的味道變了,人的樣子也少了以前的味道。

有一段日子,科學家說過未來全人類可以不用進食,以營養針代替就可以。味覺與嗅覺不過是大腦反應,只要能觸發大腦電波,你就能隔著螢光幕嗅到花香。那時的雞味,大概會變得像雞味,也很單一。

人生有趣的地方,更多在美麗而不完美的地方。而進食有時候就是一個發現味道的過程。雞雞地又不太雞,以至於食不同飼料的雞,不同歲數的雞,那裡長大的雞,成就人世不同的雞味。百花齊放,又怎會是一種人造雞味可以取代?

難怪有時年老的人嚐回從前的味會感動到落淚。味道好像共通,但儲存於各人記憶的味道又各有不同。找回一種味道,就如精準地回到那個味道有期限的某年月日。藉味蕾的刺激回到過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你在想什麼?

可能你可能感興趣的: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