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30日 星期四

交友記

就在記憶與感受還在的時候記一篇。

簡單直入話題:網上交友的小小見聞。



通常我們都要填上簡單的個人資料,而且還要寫一堆「自我介紹」「喜歡的音樂/電影/書」etc. 我發現,其實自己很悶。也許在外國人眼中,我們都是很悶的一本書。相對於結識新朋友,我挺喜歡閱讀別人的自我介紹。

我發現,大家的生平與興趣都比我所知的要廣。比如說,原來世界各地有很多人讀著香港所謂的「乞食科」。讀農業,讀考古,讀文化研究-而且還有不少是讀亞洲文化研究。有人志願希望考入國家軍隊,但不是做軍人而是科研人員。不是所有人也著重學歷,但他們大多有一個專長,有一個方向。

有些人,他們很年輕可是都已婚了,還有了小孩。

有些人,他們在香港是那種會被人投以羨慕眼光的洋人/外國人。但從他們自述中,又不見得他們有自誇的意圖。比如說,他們有屋,有車,有寵物。他們有「生活」,講起興趣,很多都說學一種語言。意思是,放下工作,到那個地方邊生活邊學習。有人說喜歡旅行,志願是有天找到令自己心動的城市,然後就在那裡定居。嘩,多麼夢幻?究竟這一切在外國人看來是否平常事?

當來到介紹自己的時候,才發現我們的生活真的很悶。是我們不必認識這個世界太多。我們的興趣很窄。雖然大家都會讀書聽音樂看電影,但除此以外呢?在這些網上交友的平台,當然大家都會說喜歡交友。但感覺-只是感覺-他們是真的喜歡認識新的人,了解一個文化,學習一種語言,看多一點。講到識朋友,長大和畢業後的我們多數都是「朋友搭朋友」,又或者「飲酒識」。實在很少還有這種純粹為了認識另一個人,一個與自己生命沒有半點關係的人,而打開話匣子的人。

另外要說的是,在國際舞台上,懂英文還是比較方便的。英文不好,傳意能力差,於是明明有很多想法,但變成詞不達意了。所以說要表現自己,首先是本身有能夠分享/值得表現的地方,其次是,你有表現與分享所需的技巧。看著世界上其他人,他們的母語都不是英語。可是那自我介紹還是寫得有板有眼。很多人還懂得多於二種語言。現在我們還在努力要提升英語水平,他們卻學俄文中文德文,記得有人想學希伯來文!真是...


網上交友,那張照片還是重要的。至少讓人看起來不會反感。如果是長得好看的,別人希望了解更多的欲望總是更大的吧?但相對於現實-特別是香港-外表佔了很重要的因素,這樣的一個平台還開了另一條「戰線」。讓大家以文字比個高低。

看一個人怎樣寫自己,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多比較,就會看到差異喇!

至於說到交友的核心,都是要聊天吧?這是我一直以來的弱項。何來源源不絕的話題呢?無論對網上的朋友還是現實的新相識,如何「吹水」還是一個課題。鬼鬼很希望以How do you do開始,然後他們就能從最微小的地方開始將話題擴展。而我呢,還是要剎有介事地東拼西湊。再說,日子一過,不知大家會如何?

交友,總來都是一個人夾人的過程。而人夾不夾人,是不理性的,亦不必講理性的。你喜歡的,夾就是夾。你不喜歡的,不夾就不夾。本來夾的,可能因為說錯一句話,或說遲了,而變得不夾,疏遠。而不夾的,話不投機就不想多說了。你本身沒有做錯,只是對方不想跟你談。又或者情況互換,都有可能。所以,收不到回應,或回應一次兩次以後見不對勁的情況,時有,常有。

明知道的,可是一開始大家也會不習慣吧?如果懂得安慰自己,那就跟自己說:問得愈多,閉門湯吃得多,遇到你有心他有心可以多聊幾句的人的機會應該更多吧?

最後,只是覺得,世界很大。有很多種生活方式,有很多種人。有很多人你感興趣,但其實不代表什麼。如果懂得,其實交友都是一次又一次嘗試。講得出合則來不合則去,而不計有合與去中間的細節,其實交友也是有趣的。想來,原來快忘了怎樣跟陌生人友善地開展一個話題?又讓我記起了,在你們對聊了幾個回合以後,就會停了。這跟現實,還是有點相似。是怎樣的人,就會用怎樣的方式示人。在現實行不通的,在網上也不會行得通啊!

溝通到最重要。是呢,什麼是溝通。如何溝通,為何溝通。

如果你的聽眾是你,你會寫一段怎樣的自我介紹,讓你對自己有興趣,讓你想認識自己?

2014年1月19日 星期日

Let your Facebook wall be YOUR Facebook wall


「呃Like」這一回事,其實很普遍。

其實我們不能說「呃」。如果你說自己是被別人膚淺的東西而瞞騙了,盲目地按下了Like,那至少說明,所謂「膚淺」的東西還是有價值的。這個「呃」字,其實十分主觀。是呃還是賺,是騙得還是贏得,其實人人有自己的想法。我們看不起別人某種「呃Like」的方式,但畢竟他們也是正大光明地「呃人」呢。至少有付過嘩眾的力,能夠取寵是他們以能力或技巧換回的報酬。

啊,說穿了,是不懂得/不能夠以別人呃Like的方式呃Like。當然,也可能是不屑/不需要用那種你不認同的方式得到網友虛擬的認同。無論不能或不為,我們的呃與他們相比,還是形神皆不相似的。人地做到了,假設你對Like是在乎的,你心是會有點酸吧。但在這自由社會,人家選擇如何表達自己,如果與別人互動,那都是他們的私事啊。

大不了自己不Like便是了。

一個人被人Like,我們說他/她在呃Like。有時,我們覺得別人在刻意呃Like,冷眼旁觀。選擇離場的未嘗不是好事,最難受是留守又要不服,於是最後跟別人呃Like的路,呃埋一份。

相對於在Facebook wall自貼呃Like,其實我覺得在Wall中只貼別人的文章,只說別人的話,只貼別人的照片,更是浪費。

莫管自己是否呃Like,至少你貼的東西是你的產物。真真假假,至少還算是自己的。如果真心喜歡別人的Like,我覺得「正途」應該是做一個好的content provider.分享你自己的東西,那麼別人怎樣看,至少自己也有付出。

記得從前Facebook興起不久,大家都比較願意寫自己的東西。無論是心情,是照片,是什麼都好,至少你尚且能夠從Facebook知道一個人最膚淺的一面。然後不知道是因為自己長大了,還是風氣轉了,現在大家的wall九成九也是轉貼,連自己的感想也沒有了。當然人人也有自己管理自己Wall的哲學,不過我想,我能在自己Wall上的東西裡找到自己,那怕只有一點點也好。

不停轉貼別人的文章,那只是成為別人的工具。我玩這個遊戲的方法是,我用自己的方法,分享自己的見聞,有我才有的感想。

在這個「認真你就輸了」成了大氣候的新時代,你認真做什麼事都會有人非議。你寫文章,人家說你濫情;你自拍,人家說你自戀;你分享感受,他們說你發引力Post。那麼在他們心中最好是要怎樣呢?最好是你成名了,那麼你才能在自己的Wall上分享自己的事。不然就應該「低調」一點,最好不發一言。就將那些抽水文字或是社會上的大是大非分享再分享,十拿九穩就最好了。

不知道為什麼不能在社交平台上稍為認真一點點。記得從前在ICQ,在MSN,我們都是不認真中有著認真與期待。不敢荒廢自己的園地,因為那畢竟代表自己,是自己在另一個世界裡的新身份。

人言可畏,這是我們不應再多言的最大理由。但由此推進下去,我們就再不應該表現自己,做自己應該收收埋埋。這樣難道又不算「自閉」嗎?

有人說,不要為了呃Like而呃Like。其實,我們也不要為了怕別人說自己呃Like,而不去做一些你自己Like,而你也想別人Like的事。人愈多,喜歡你的人多了,討厭你的人只會更多。但你總不能做到面面俱圓,賺盡天下掌聲。

Let your Facebook wall be YOUR Facebook wall.



是無奈更是可惜,Facebook已經慢慢變成一個不能了解一個人的工具。由從前大家會說一些比較私人事情的地方,會互Tag,會說自己的二十大最喜歡/最討厭,會將照片上載會照文章上傳,到今天大家的照片都停在Whatsapp裡,沒太多人再將感動繼續分享下去。那些文字與感想,不少都流到Twitter/Weibo,而且說多了,還會自覺不好意思。在Facebook中看得最多的,是別人的感想,或者廣告,推銷,是一些與朋友無關的多餘資訊。我懷念從前朋友會分享自己的遊記,會分享喜歡的音樂。幸運或不幸福,你會知道他的真正生活近況。

相對真正的,生活近況。

如果真的回不了過去,至少希望多一點人能繼續在自己的地方做自己。我始終認為,一個人能夠在眾人面前發聲分享,既是機會,亦是勇敢的表現。愈來愈多人不做運動,他們說做運動的人只懂做運動。愈來愈多人不去思考,他們說思考不需多言,卻又羨慕別人分享所得到的感動。人長大了,想做的大事愈來愈多,敢做的小事愈來愈少,設下的限制愈來愈多,而「不理限制」的人都是傻人瘋子。到有一天,只要我們說自己的事情,就是炫耀。

何其諷刺?

不要改變別人,只需做好自己。小小的瘋狂不害人。對,想「呃Like」,更想別人Like your art.
Art of sharing, art of thinking, art of life.

2014年1月18日 星期六

完美人妻

一對愛侶是否值得別人羨慕,最重要的是他們的愛有多深有多真。

外表,習慣,性格,背景,只要他們接受,他們體諒,他們不在乎,其實只是對旁人有意義的參數,與當事人的影響其實沒我們想像中大。最重要是,她喜歡他,他喜歡她。

她,可能在你心目中有較高分數。但她愛的是他,無論你有什麼意見也好。

愛本身是盲目的。最盲目的地方是,我們各自有一套以理智為名去掩飾自己愛得盲目的機制,替我們選擇我們喜愛的人。

她選擇他,自有原因。而她的原因,才算原因。旁人說的,都是不相干的意見,是閒言與閒語。

所以,很難分析一個他應該愛A女或B女。只知道無論決擇如何,他總有原因,「勝出」的都有個人之處,而莫管是否合理。我們愛一個人,犯不著要每一個旁人都點頭說好。

如果彼此真心真意就好,繼續下去,能走的自然會繼續走。對朋友之戀事,尚可關心。對名人之戀事甚至家事,卻不必太上心勞神。再說,都是兩夫妻的事,何必硬為他找來一個第三者,要迫他做一個不忠的男人。

如果。如果可以,老婆就不止ABCD。如果可以合成,只怕二十六個紀代美人都不能砌出一個完美人妻。人類就是不完美,亦不用完美。特別談情說愛,最重要對自己與對方誠實。你選擇了他,就夠。就算你明知他不是最好,但你選擇了他,給了承諾,那就足夠。

得不到的,再好也沒有意思。得到的,應該珍惜,應感激。

未來沒有人知道。今天他和她是一對,另一個她其實也有一個家,有相夫教子的責任。我看他們兩對都幸福,至少作為外人,不見家醜被報章廣泛報導。比較很容易令人不快樂,一個人不快樂了,就會容易對擁有的生厭。但願人人也記得惜福,能走在一起的,無論最後走得多遠,能否走到最後,都是很有緣的,都不是人人也能擁有的經歷。

當今,就只有她是你的妻子。她,也是她的母親。

錢財能令人呼風喚雨,卻不能教人交出真心。身邊那人真心愛你,保護你,相信你,彌足珍貴,千金難求。再不用尋找完美的枕邊人,經歷大於一切。

名校生的榮譽

身為學生時,校內比成績,校外比校名。能進名校的,似乎就已比別人成功。

我還是不太懂得理解這「名校生的榮譽」。未進名校前,我覺得名校生高人一等。的確,他們學的東西更多更好,而且物以類聚,在他們圈子更容易找到成功的人。無論是有才能的,或者是家庭環境好,能夠從少得到高質培育的,都更容易在名校裡找得到。

只是到大學終於入了「名校」,又畢業於名校,放下學生身份以後,你發現其實在那裡畢業其實真的不算重要。那名校的光環不能相伴一輩子。它有時甚至會加重你成長的負擔。

看到網上一個又一個故事,說到大學生因為自己的「背景不同」而分開,我感到可惜。因為你是否名校出生,或他是否名校出生,在你們畢業以後真的不再重要。三年後四年後,你們都已畢業了。那時候再比的,是在那一間公司工作,賺多少月薪花紅。工作上的際遇,未必跟名校有直接關係。

名校有名校的榮譽,但你相信我,非名校生也有他們值得驕傲的地方。大家成長背景不同,經歷不同,但又是否等於你們不能好好交流溝通?你能否幫助你的另一半去了解你更多?

還是你需要一個與你背景相同的人?一個一樣從名校畢業的人?

其實倒也沒所謂,交友是個人選擇。沒有人需要無私地因著別人的評語而去選擇自己的朋友。我遇過很多名校生高材生,他們選擇跟自己同等水平的尖子互相學習結為好友伙伴,亦有很多優秀的人在進了大學以後,或多或少將「曾經」放下了。他們在大學中認識與自己不一樣的人。他們有新的世界觀,等你探索。就看你能否放下自己的榮譽感,去認識其他非名校出生的名校生。

相比遇上一個自己喜歡的人,過去所背負的榮譽感真的不算什麼。不過,我們都年青過。如果放不下的,那就証明未到放下的時候。繼續交友吧,繼續選友吧。總有一天你會由衷地發現,原來學生時代所在乎的,最後都會變得微不足道。什麼全班第一,什麼朗誦冠軍,什麼校隊主將,什麼學生會會長......總有一天,他們都會完整地成為你的過去。

成為名校生是一種福氣。記得在這三年學懂將自己身為名校生的包袱放下。畢業後,你是無校生。你將是你了。你的性格與態度比你的出生重要。是時候你為你的母校帶來榮譽了。

2014年1月14日 星期二

專一



有個她網上徵友,嚴格來說是徵男朋友。她列出自己的擇偶條件,其中一項為:「專一」。

非常有趣。如果有個他對你表示有興趣,希望進一步認識你,你又怎知道應徵的他專一?

如果他本人並不專一,那麼打從第一秒鐘開始,他已決定左瞞右騙。一個不專一的人,除非他條件太好,肯定你對他沒有反抗能力,又或者妳對自己信心不足硬要犯禁犯險,讓他得寸進尺,不然他斷不會讓你知道他不專一。立心不專一的人,通常也不誠實。當然,他沒必有向你誠實。

那些不專一的,或者都樂於與深信自己專一用情的情人玩火。你愈專一,他們便有更大力量不專一。無他,這是玩家的天性。如果他決心要認識你(欺騙你
),才不會因為自己的不專一而回頭收手,可憐你的真心真意。

那好,如果他是專一的呢?

這是有趣的地方。我們怎知道自己專一,或者不專一?誰能預算自己專一或不專一?每個我們所見的所謂不專一的人,他們當下都有支持他們不專一的原因。儘管他們一直深信,自己不會移情別戀,可對他者情到濃時,所想到的就不只是專一與否的責任問題。他們想到幸福,想到將來,又或者他們那刻失去理智,不能想了。

天知道?可能在你與他相戀以後,你比他更早不專一?到那時候,你更希望他對你沒那麼專一。

判定一個人是否專一,不靠一時所說的一面之詞。你要和那個人認識久了,有了信任,有了默契,然後你感受著他的「專一」。當然,他還是可以騙你的。不過認識久了,要騙你應該比剛認識你時困難得多了。

你對你喜歡的人從一而終,那叫專一。當那個他還未看見你,還未真正認識你,還未敢說自己是否會愛你/恨你的時候,他究竟憑什麼對你肯定,自己會對你專一?對感情專一,對你不專一,那又有何用?

如果說,專一是一種態度的話,又不知道他如何看待「例外」?

通常,不專一對於多數自認專一的平凡人來說,都有苦衷,都是例外,都是意外。然而,還是發生了。

的確,咬著「專一」二字死口不放,天底下除了死人外,是不會有人夠專一的。我只是,覺得這條件很有趣。如果一個人跟你「說」他很專一,那對你來說是否就已足夠,是否很有信服力呢?

是的,你都知道口說無憑,都是不可靠的。然而世上沒有白紙與黑字能確保一個人專一,那些約章法令最多只是對不專一的人的懲罰。不過你還是列出來了,那是因為......

表明自己,或是求個心安,或是不需理由。因為需要,所以必要,不然拉倒,寧缺勿濫。我們需要一個專一的伴侶,總有原因的。但什麼才算專一呢?如果說對自己愛的人要誠實,如果有天你們不再互相深愛對方,他遇上另一個他深愛的她,那麼他稱得上專一嗎?這種專一,要看舞伴,盲目為專一而專一的專一,並不可信,絕不持久。

人有些特質,需要被別人確認,自己說的不算。你對自己當然有認識,可是唯有另一方相信認同,他看見你,在他眼中的你才是你所信的那個你。


或者「專一」就是其中一項吧。

他說他專一,你說你專一,不需太在意,但亦不用懷疑。讓心意和時間作証吧。


-----

閱讀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0154038183655057&set=a.10150140159875057.398453.403142035056&type=1&theater

2014年1月13日 星期一

後青春期的博客



有時候,就只有講心事的時候,我們才能講一些不太艱深的故事。

以隨筆的形式,記下亂散的感想。吃過什麼,看了什麼,有什麼想分享,不作修飾不必鋪陳,就這麼照直說照直寫。未必有背景音樂,內裡沒有什麼大道理哲理,只是以地球人的身份,以城市人的視角,說說見聞。

曾經,我們都有這樣一個地方。有時我們說些認真的,勵志的,希望鼓勵他人。有時我們講心事,或乘機發泄,或不經意地掩飾,到最後都希望有另一個人會讀著。我們說的是平常生活事,或以不平凡的虛構的劇情包裝著心內最原始樸實的情感。這一切都只能在講心事的時候,才能淡然帶過。因為有所期盼,才會用心經營。將自己的小心事記下來,讓一些人看見。

半年了,我們都過得好嗎?

或者大家都變得獨立了。或者大家都應該變得獨立。但人總會懷念吧?你會想起從前一些美麗愉快的片段,然後想,怎麼今天跟那天不一樣了?

你不知我來過,你不知我來過。最後你把門關上任其塵封,我亦不過把門打開,盼著那未會到訪的故知。說到這裡,其實沒什麼可惜,沒什麼需要嘆息。只是關於那習慣,大概只能回憶而無從展望了。

有時候,只想講心事,不想說故事。有更多時候,會記起那人而忘了他/她的名字。沒有永無休止的盛宴。而我與你的分別,只是你提早離座,而我還在品味剩餘的紅酒。

記得那斯快將解體時,大家紛紛交換逃生路線,留下新居門號。半年過去,發現走散的不多,倒是走的多散的多,留下是一間間帶有主人氣息而沒有主人溫度的書房。又當大家都以為大家放下,重新上路之際,我們都不好意思再興高采烈地分享自己的東西。

我看著許多未覺陌生的筆名,點進他們的家,最新文章停留在上一年的初秋。

寂寞,是因為你對發生過的熱鬧,仍然記憶猶新。

如果文字會發聲,那時候各有繽紛,喜怒哀樂在各處此起彼落。我們說了很多令人感動的說話,彼此的存在,彼此在各自經營,都是給同行者的肯定。各自生活的我們,還有一個集體聆聽的機會。有時候是作者令讀者醒了,有時候相反。而這種感動不同於沒有署名沒有抬頭的稿件。心中必然是有這樣的一個/一班朋友,才會寫出那些只能跟對方說的話。

常笑說,那是一個「幼稚園」。人生階段中,還是學生就算是非常年輕了。那裡讓還是學生的我們繼續學習。偶然滿足自己的幻想,偶然讓別人有幻想的衝動,多麼天真而有趣。而我們畢竟來到人生另一個階段了,懷念的是昔日的輝煌,如同每一段童年最有趣難忘的時刻。那時候,我不是唯一,你也不是唯一。

「忽然之間 天昏地暗 世界可以忽然什麼都沒有
我想起了你 再想到自己
我為什麼總在非常脆弱的時候 懷念你」

在這裡
你是單數
是眾數
是不可數。

幸好你沒有多言

有時,以為他和她應該不會成為一對。她從前喜歡的不是他這一類型,他以前喜歡人定必溢於言表。結果,他們倆又真的走在一起了,而且還幸福快樂了好一段日子。

有時,以為他和她應該不能繼續成為一對。他犯下的錯誤如此嚴重,她也承認過相戀比失戀難受。給果,他們倆還是繼續在一起,而且看來傷口能夠慢慢癮合。

很多時,你身為旁觀者,以為自己看清看楚了。為朋友著急,或擔心或關心,都比朋友先一步得出所謂的結論。然後你為即將失戀的他或她想好一段段用作安慰的說話。你找來幾首勵志舒情歌,就等他們變回單身的時候作應急用。

你並非黑了心,而是那刻你想,不在一起才是正路的正確的。不合適的不要勉強。分手要恨。反正又有下一個,總有下一個的。

但他們總是教你意想不到。你其實從未能透過一個人是悲是歡而預測他和另一半是離是合。

有時是多想了。其實你又多了解那人的心事?

幸好你沒有多言,沒有七嘴八舌為他們分析情況。分或合,都是要他們親自決定,將來後悔或不後悔才不會抱怨你。

小時候你或會天真覺得,自己看通別人看不通的。然而今天,你開始懂得,自己什麼都不懂。你以為會在一起的,沒有在一起。你以為不會在一起的,繼續在一起。你以為他們已經很快樂,但他們會找到更快樂的生活方式生活伴侶。你以為他們離開才會快樂,但你不明白原來不快樂之外,有更多更多值得他們珍惜,值得他們留下。

有快樂而分開的,有不快樂而走在一起的。也許,就只有他倆明白,快樂而不長久,所以分開。而昨天雖然不快樂,但只要一方肯改,一方肯原諒,雙方願意重新開始,那就不用離開了。原地再生,走得更遠。

人們連自己的感情事都看不通透,真能夠比當事人早一步看到明天嗎?就算被你言中,那又如何?也許你想到的種種,他們倆早想到了。但他倆是情侶,又或他倆曖昧中,是他們才應該才能夠感受到我們感受不到的重要細節。所以,你可以想,但也不要太多想了。身為朋友,你自然可以憑良心分享自己見解,然而卻別將一段感情看得太死。年月裡有太多經驗告訴你,任何事情都有50%機會變差/變好。

別多疑,別多心。多疑多心也不會幫你看到更清晰的畫面。但願人人都懂得為自己下最正確的決定,自己不後悔就好。旁人說得再多,其實心底都是善意的關心。應放心,我們都長大了。

2014年1月7日 星期二

貪嗔癡



如果失去了便放手,你我都會自在一點。
可惜是,我們每人對「失去」,都有不同的定義。
能不能放手是一回事,知不知道要放手也是一回事啊...

因為試過失去的可以重新得到,做錯了可以道歉,犯錯了可以補救......於是,刻下失去了,有些人不會選擇放手。他們會以自己的方法補救,企圖挽回甚麼。

包括失去一個人的心。

也許你以為仍能憑著毅力,但求有多一次機會,你嘗試改,她也嘗試接受,或能從年月裡慢慢磨出好結局。但如果你不認清問題的根,如果你有她不能接納的缺點,或她並不是你懂愛的那一類型,那麼就算糾纏下去,還是會得到悲劇似的過程,最終分手收場,對她來說卻是悲中見喜。

人心脆弱。信任需要年月來建立,破壞信任卻不用半晚。失了信任,你雖背著情人之名,在她心中早已失去情人之實。無論她心內有沒有另一個,都並不是當下解決問題的重心。

重點是你。重點是你知道需要做到甚麼才能重新賺得她的認同與信任,而你又應該做/能夠做嗎?如果你做不到,如果她還是接受不了,那麼離開儘管不是唯一的選擇,卻是對你對她最好的出路。

相愛從沒保證白頭,從一而終講的,既是承諾,亦講雙方緣合。離開是很難受,很令人痛心。可是失去了就是失去了。你以為還未失去,但在她心中早已有答案。

你也知道,沒有人喜歡被別人威脅。心要是變了淡了,你要出言自殘迫她回頭,其實是強迫她更早對你死心。從前可愛的你,今天變得可怕。你要知道,她有多不願看見你的來電號碼。你刻意証明自己,似小孩一樣每事也要父母點頭說好,她反會覺得你不能獨立。你懂得怎麼相戀,但如若相處不再愉快了,你還有理智與勇氣,在她鐵定告別你以後,告別她?

你想的,從來不是兩敗與俱傷。可是你知道,自己所做的正正將你帶向你最不願意看到的結果。別說因為太愛她,所以放不下,所以放心不來。別說這一切都在你的控制,又或者你做的通通都是愛的表現。如果愛到其中一方出現厭惡之情,為人為己也要有所覺悟了。你愛她是為了她愛你,是為了幸福地相信相戀。你不能單憑自己的愛,便強迫對方接納你愛她的方式。

糾纏下去,最終內疚的會是你自己。日後回望,你會希望自己能成熟一點。相對從前你希望對方永遠不會忘記你,你反而希望,她能擦去那些自己傻得令人憤怒的往事。是的,你終會希望對方原諒自己。

如果對方不愛你了,無論出於什麼原因,你也需要跟自己協談,要自己原諒她。畢竟,她早你一步離你而去,而你交出了這麼多的心血去維繫這一段感情,心一定不好受,一定會有怨念。在心中,你要安撫自己。你還是要做那比較大方的一個。

然而如果因為對方不愛你,而糾纏不散為難彼此的,你卻欠她一聲道歉。你有失身份,因失去而惹事。真情不靠假戲來追討。鬧劇演下去,繼續淪落也肯定繼續難看。你以為你愛她,實情是傷害她。你做的並不對。

是時候憑良心自問一句:如果傻能夠挽回一段感情,你願意有多傻?是不是只要能挽回這段感情,你不介意自己變得可憎可怕,你不怕將青春虛耗?

不敢說值不值得,只能說,沒幾個能夠憑著一個傻字將感情留住。因糊塗而出現分歧,需要雙方變得清醒,缺口才能慢慢修補。也許你為了她,可以做盡傻事。可是傻事做得愈多,她只會更憤怒。人憤怒到一個地步,便會連怒意都省下來。不在乎不聞不問,心內還刻蝕了失望與恐懼,心傷要花更長時間才能復原。這又可是你所期盼?

愛一個人可以很盲目,但當那一個人不愛你的時候,需要理智。你必須在為時已晚之前發現,原來你的愛正將你愛的人推開。你亦因為一個愛字,令自己變得愈來愈不可愛。

平心而論,來到決定離合的最後關頭,冷靜期是充滿暗礁危機的。意思是,不是冷靜過後必能和好如初,然而這是你不能不押下的賭注。無論感情有沒有再生的機會,關係還是已被置諸死地了。你當然應該釋出善意,表現你成熟的一面。你不願,但你不能不依。人既變心,是你錯是她錯都好,總有一方想冷下來靜下來。不想有人將不愉快的吵嚷到熱烘烘。

讓她想一想,也讓你想一想。不是要她知道你的愛有多真有多深,而是希望她相信,你仍懂得愛她,你有她需要重新認識的可愛一面。假使她無情,才不會在乎你有多在乎。如若她仍希望與你一同步過難關的,她更希望看見,你的在乎除了不會令她窒息,更不會讓你失去魅力與智力。這一個,才是她有可能愛的人。這一個,才是她所愛的曾經。

如果你愛她,如果你已成為她的曾經,可會好來好去?

這兩句是 貪嗔癡 的歌詞:
「是愛太少 還是太多 誓與他彼此折磨」
「假使這是愛 人類愛心都不過值兩毫」

如若今天的你已失去她了,別要再因她而失去自己,更別要放棄將來重新得到她的機會。留一個好結尾,誰敢說將來再沒有好開始?糾纏下去,彼此都只會見証愛的另一面逐步降臨。你別迫她回頭,倒是應該說服自己回頭。當下肯定沒法笑去幽怨,還望記得沒有人可哭出姻緣。還有林夕寫過一句「抓緊愛侶只靠寬容不靠淚水」

 同情搏得的,來得快去得更快。憐非愛,而且不愛以後,人是愈憐愈不惜。你有多愛她,你清楚她清楚。風和日麗的時候,你倆曾經有多快樂,你記得她記得。不過來到狂風暴雨的日子,情海翻波,還望每個遇險者都能自強自救。愛一個人,當然不想輕易放手。然而離別的時刻已到了,你是迫不得已,卻也不能不為。

拒絕淪落,要折的不要磨下去。他日無情無恨望過去,原來及時放手,為無盡的糾纏對質怨懟劃上句點,才能將僅存的愛留下來,才不會因愛而生的貪嗔癡,將有過的每頁美好回憶盡數摧毀。她放下你,但至少不願意忘記你。而你付出代價了,下次再愛,順遂時不會愛太少冷落幸福,出現危機了不會愛太多嚇怕美滿。


「你愛他 便該親手放開他」。
你會想通的,你能做到的。



------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0153847954135057&set=a.10150140159875057.398453.403142035056&type=1&theater

2014年1月3日 星期五

後記

寫在「致今年叱咤的陳奕迅」之後:

1。這篇文章,是開站以來點擊次數最多的一篇。朋友將這篇文章Share了,我知道那些Like都未必是給這文章,很可能是Likes那位朋友。而我也知道,大家喜歡這篇文章很大可能是因為「陳奕迅」。儘管如此,我還是高興能以文字分享自己的感受。自從轉了陣地寫作以來,單機寫作了好幾個月。又再記起,原來得到別人的認同,無論是認同自己的文筆,或者是自己的感受或想法,那種滿足感是無可取代的。

2。其實那一晚聽「主旋律」,我是聽了一半便摘下耳機。實情是不忍再聽下去。問心,當然有不滿。但只因為我們對他的期望從來也很高,亦深信他能夠達至我們的期望。隨之而來的,就是心痛了。

3。這裡第二多人點擊的文章,也是和陳奕迅有關的。那篇「大地任我行」原來被某些高登巴打推薦了。

4。其實很多人的想法和我也一樣。喜愛陳奕迅的性格,如同喜愛陳奕迅的音樂一樣。那個喜歡吹水,那個喜歡玩,那個會用心唱賣力唱的陳奕迅,是我印象中最喜歡的陳奕迅。

5。新一年的第一篇有此反應,始料未及。算是一個好開始。只是還未有讓更多人知道這個地方。繼續寫吧,加油!

2014年1月2日 星期四

致今年叱咤的陳奕迅

這夜頒獎禮,我在家中聽直播。聽到一個與我「印象中」不太一樣的陳奕迅。聽著聽著,擔心起來。

你,還是我最喜愛的男歌手。如無意外,就算某天你宣佈要封咪,我還是無減對你舊歌的喜愛。那一個群組的名字起得真好。「陳奕迅的歌陪伴我長大」。你的音樂所包含的從來都比音樂本身要多要深。這一位歌手與我們的童年回憶有太多交疊的地方,有你的音樂代將心境道破。想起陳奕迅,也就像想起一位很親的大哥哥。你陪著我們長大,我亦見證你如何變得更輝煌耀眼。

對陳奕迅曾說過的一句話很有印象:「我真係好鐘意唱歌」。是你用行動証明,如果很喜歡做一件事,就算製成品有瑕疵,就算不完美,但受眾也會被你的熱情感動。他們會感覺到,你是一個活的人,你很希望告訴我們一些想法與感受。你是一個希望用自己的感染力,將一些東西帶給這個世界的人。

而今夜,我卻感覺出,這個陳奕迅開始累了。我不求唱得完美,但至少我希望你唱得快樂,是為了你自己。我明白就只有歌者自己享受,他才有能力將感動帶給更多聽眾。今夜,唱得不好。更重要的是,我感覺到你唱得不快樂,不爽。這是我個人感覺。

被悲觀沖昏頭腦,我很害怕在未來幾年的頒獎禮上,我會看見陳奕迅慢慢退步。不是指唱功,而是身為歌者的熱情。不是指心內自知的熱情,而是形於外,感夠令人心溫熱的熱情。

「我最喜愛的」這一個獎,本來就是主觀的。不過聽音樂,難道又不是主觀的嗎?這麼多年,還是想起你,還是選你,總是有原因的。

我們和自己的偶像一同成長。當我們年長的時候,他們也開始「年老」了。我們和你,又如何能回到華星新秀的年代?年青時,一班很喜歡聽音樂的中學生在追著出道不久未玩夠的歌手的歌,聽過百次千次。長大了,有時聽音樂只為回憶。心中很明白,在這時世做音樂的人,有機會做音樂的,多多少少都是真心喜歡音樂的,可是我懷念的是他們熱情滿溢,有更多歌友一同競爭一同玩的年代。我喜歡他們興高采烈地說自己與音樂的親密關係,我期待他們分享自己在音樂路上的悲喜。而就算多迷惘,受過多少恐嚇,還是覺得自己做的一切很值得。總會展望,希望能唱出令人釋懷的音樂。

今年我看到的是一個不太願意「再」得獎的陳奕迅。

或者,你真有私人原因。肯定的是,人人都有不想講不能講的苦衷。人人也會犯錯,這是問題,但問題不大。作為一個與你的音樂一同成長的聽眾,我只希望你繼續樂在其中。你可以對獎項沒有太大感受,但希望你能夠讓台下的人都感受到音樂的美妙,音樂的力量。多謝的時候,讓我感受到你心內最原始的謝意。唱歌的時候,繼續遊戲人間。認真而專業地,玩下去。

我們童年的美好,已經沒多少留得住了。那些地方不存在了,那些朋友失去聯絡了,那時的心境亦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了。過著與童年完全不一樣的生活,不再玩兒時沉迷的遊戲,愈來愈少到兒時「打戥」的球場與快餐店了,然而今時今日最愛聽的,還是兒時愛聽的金曲。

愛之深,但卻沒有責的條件,沒有責的必要。更多的是關心和擔心。心中太希望,這些極少數能夠由童年階段順利過渡到今時今日,還能像大哥哥大姐姐的偶像,能夠一樣好好的,唱得開心,滿足,動聽動人,用歌聲陪伴我們。當愈來愈多美好自然消失,而又有某些人某些歌能夠走過這麼多年,我真希望你會是一個極成功的例外,不會因為受到年月的洗禮而有半分退步退色。

一個個很主觀又很自私的希望。

因為偏心,所以偏愛。畢竟,如果音樂是一種恩賜的話,從「與我常在」到「任我行」,我已受過太多太多了。心中,就是希望曾經幫自己走過高高低低的人,滿足快樂。頒獎禮,是一個舞台,也是一個遊樂場,但到最後都是一夜的回憶。完了,歌還是要再唱。別要浪費每一個能夠感動幾百萬人的黃金機會。休息好了,嗓子也好,心態也好,重整呼吸心跳以後,再用歌唱出心裡話。

我期待,下一首令我眼淚會流的歌,還是你唱的。我期待,明年在收音機邊,會聽出你的正能量。失手了,下次再來。不求豐收,但願最重要的不會失守。最後,謝謝你的新歌和舊歌,謝謝這個唱新歌和舊歌都享受陶醉的音樂人。

新年快樂。



可能你可能感興趣的: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