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5日 星期五

等一個人

還未看「等一個人咖啡」。純粹想偷一個標題,寫一篇文章。



等一個人這四字是很吸引的。「一個人」,「有個人」,都讓我們有無限幻想聯想。「那些年」並沒注明那一年,「一個人」亦沒寫明是那一個人。但題目已提供空間讓人想像,亦難怪電影會受人歡迎。好題材配上好題目,是行銷絕技。

而我想「等一個人咖啡」與「那些年」這些標題都令人感覺親切的原因之一是,兩者都是遙不可及的。那一個人,其實永遠都不會等到。等,永遠都是現在進行式。當你的心理狀態停留於等待與盼望中,等就是核心,而面前人來人往,離離合合,等到的都總會有留不住的現實可能。咖啡會涼,再要一杯,等了又等,來了又來,去了又去,又再等。這幾個字給我的感覺,是一種走不到盡頭的淡淡的美好。而咖啡的出現,令等待多了一分淡然優雅。不焦慮地等,不失控無我地等。在生命流轉的同時,等一個人。啊,這六個字讀來就是有一種美感。

但應該不多人能如此美麗的等著。等的同時,你會看書,看錶,去洗手間。或者等到餓了,叫了餅點。咖啡室也關門了,你也等不下去。你會想有那個人的電話,如果有的話,你會三不五時便留意螢幕,看看為何他遲到,或是爽約。將專注力只投射在一個「等」字,當事人就會明白感覺並不好受。咖啡,只是為「等」這動作添上色彩。反正你等的那個人既然不是普通人,那等待也不是隨隨便便輕輕鬆鬆的。

誰也會等待,誰也需要等待。我無意矮化「等」。「等」美好的人與事,是值得欣賞的。我不過覺得,與其等一個人,不如做一個人。因為生活既必然是等待,亦不能只有等待。生活可能是,我們在人必須等待什麼的前提下,去做一點什麼,令我們自覺不是等待。

人一出生,難聽點說就是等死。等老,等病。但也有等結婚,等升職,等入學,等長大的時候。但凡未發生的,我們都能說自己在等。這一種等,其實是沒有成本的。今天沒出現,就說未等到。他日發生了,就回望說自己已經等了多久。我明,有些事情我們不能控制,所以才有等,才要等。但就「等一個人」這一回事而言,只坐著等那特別的完美的「一個人」,其實真的很難等得到。與其乾等,不如做一個人。先做一個自己喜歡的人,慢慢成為一個會被其實人喜歡,有其他人願意盼待的人。可能到最後,我們還是等不到那個他,或她。但過程中你至少做了點什麼。回憶的你不只在等待,還曾流動過,努力過,追尋過。你有在朋友圈中找過,你有在同事圈中找過,你在大世界中出出入入,看能不能遇上那一個人。客觀來說,你還是在等。如果講緣份,誰不在等?但此等不同彼等。這是邊做邊等。雖然讀起來是不夠浪漫,其實更有可能實現浪漫。

人人都說,心動不如行動,不要等。其實大家都明白知易行難的,那麼為什麼有些人心動能行動,有些人卻只敢等,甚至機會出現都半信半疑,想等清楚一點再算,然後無間地等下去呢?那是因為,等的同時,有很多功課要同時做。行動,不是說行動便行動。就算是愛,也不是遇上愛人便懂愛,便敢愛。愛的基礎是什麼?除了一顆心以外,還是有技巧的。這一切,都不是一個「等」字能夠賦予的。都要人邊等邊自我增值。做個好人,學習交心,欣賞外在美,透視內在美,而且更要有對生命與人性的信心,對人與事有判定美或不美的認知與自信,才有成事的可能。只是等,可以等出什麼來?

每等多一天,每多一天在咖啡室中獨坐呆坐,永遠不會有進步的可能。就算在咖啡室中等到那人,你也不敢與他走出去。這個世界很大,有遊樂場,有電影院,有體育館,有醫院,還有更多地方。你不曾走過,遊歷過,跌碰過,你不會知道自己需要什麼,甚至連自己真正在等什麼也不清楚。等一個人聽起來最夢幻之處,在於以為可以等一個完美的人,可以完整地互補出完美的人生。但建立關係總是要付出的,不只在有對象的時候。靜靜的守候,不發一言,不做什麼,這是必然的等。我們卻有更好的等可以嘗試。

願你我都等到那一個人,大家都找到屬於自己的積極的,等的方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你在想什麼?

可能你可能感興趣的: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