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0日 星期五

讀者們一定要看的


是的,寫這一篇文章需要勇氣。需要勇氣並不因為我將要說謊,相反,我將要說的是真實的事情。從來說真話要負的責任與承受的壓力也比說假話多,但正如今早聽過的一句話:不能因為別人的意見而改變自己認為正確的立場。我有很想與大家分享的東西。我不怕被討厭與攻擊。拒絕平庸,我相信大家也一樣的。

不知道大家對以下這句話有沒有印象:
Get connected by connecting without having connection.

這是我放在日記的一句話。某程度上,它更是我投稿寫作的理念之一。我希望自己正在與別人連繫,別人被連繫,而我們沒有關係。一直以來我也不認為這句說話有什麼問題。這是網路世界的現實。素未謀面,互不相識,沒有關係是必然的。而如果我能透過某種文字連繫某些人,那就已經不錯吧?今天看TED Talk ( Sherry Turkle: Connected, but alone?
: http://www.youtube.com/watch?feature=player_embedded&v=t7Xr3AsBEK4#!) ,看完以後忽然有另外一種看法。其實共嗚是共嗚,但未算連繫。在這個資料科技主宰生活方式的年代,我們以為連繫就是這樣了。但生命與人情更深遠。我們騙了自己。

Connected, but alone?
我們連繫著,但其實我們仍然孤獨。這對我來說從來不是問句。或者我們都早已習慣了。Alone,什至lonely,彷彿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份。我們什少疑問什至挑戰為何我們孤單地生存著,又為什麼我在一起卻又感覺不到在一起。講者Sherry Turkle給了一次很美妙的演講。我難以將她的演講重點一一記下。下文算是一篇小筆記,小警醒。

Alone together.
我們的確是單獨的共存,這本身其實相當矛盾,因為人是群居生物,本義就不單止是一同居住,還有心靈與肉體互相依賴。重點不是一同,而是永遠有支持有後援。 We are alone, but we are not independent, neither interdependent. 我們雖然習慣單獨,卻未有變得更獨立。相反,我們更希望與別人連繫,卻放棄了與別人連繫的機會與技巧。這也就解釋了為何我們社會互動為何充滿矛盾。

Relationship < Communication < Conversation  > Connection > Companion > Isolation
我實在太喜歡講者的論點,嘗試將他們都組織在一起。
以Conversation為起點,其實現代人生活就是欠缺溝誧,少了面對面,有情緒有感情的溝通。為什麼呢,因為溝通需求滿足的客觀條件太「多」了,而且我們不能「控制」話題,不能操控彼此的注意力。在網路中,我們習慣了改變自己,改好自己。以文字,圖片,用時間與心機將一個最完美的自己呈現。我們可以隱藏不想別人留意的地方,同時可突顯自己最得意最善長的地方。我們習慣引導別人的注意力。亦因如此,我們對別人的包容與耐性亦變得愈來愈低,因為我們習慣立即到點,點點皆美。所以我們再沒有時間與別人對話,太複雜,什至太可怕了。

我們有個連繫有夠了。你不需要了解我,不需要明白我,不需要認識我,只要我們互相連繫著就可以了。諷刺地,其實我想起Xanga.有時候我們很努力認為寫了幾篇文章,其實明明沒有讀者,沒有人看,沒有人在意,但自己就彷彿跟誰人舒發了心事。重點是,寫的過程中沒花太多時間滿足自己,沒有太多反思與感受,卻只是著重「作者與讀者的連繫」。我覺得這是conversation,但其實只是mere connection.什至,連connection也沒有。

慢慢連Connection也覺得要求太多的時候,我們也不太在乎心與心的連繫了。總之有個人-真人也好假人也好,能與我常在就可以了。正如筆者說,我們太渴望被重視,我們需要被聽見。但因為現實中我們會被人拒絕我們會孤獨,所以我們開始投向那些automatic listener 的懷抱。 工具用得不好,便是兇器。Facebook status, twitter, 什至日記,有沒有發覺我們寫了些什麼以後,竟覺得「總有人會明白我」。但其實,根本沒有人。那個聆聽者不存在,根本沒有東西正在試圖了解你,什至安撫你。 不。或者也是有的,但長此下去關係會變得愈來愈淺。我們根本欠缺關心別人私資本。我們放棄了。到最後只能安於這樣簡單又快捷的自慰。我們覺得自己被聽見,被重視,但只是一種幻覺。我們忘了自己。

太喜歡這一句:
If we are not able to be alone, we will be more lonely.
人生有時候是要獨處的,無論你需要還是不需要。Alone 與 Lonely 都是人生不能逃避的經驗。當我們不學習如何自處,從自處中反思,認識自己,到最後當不再單獨的時候,也會恆久感到空虛寂寞。等待別人救濟是危險的,特別是情感。一個人有一個人的好處,其實一個人並非一個人,如果你懂得與自己溝通。透過思考,回憶,整理,你會更加了解自己。正如講者所言,當你了解自己的時候,才能真正欣賞並珍惜朋友,尊重朋友的獨特性,而不是將他們視為支撐自己脆弱靈魂的工具。

相反,由對話重新出發,學會聆聽(重點:什至聆聽你不感興趣的話題,這樣就變成了更有意義的溝通了。我們不但更了解身邊的人,而且更了解自己。學會溝通不單止為了建立關係,更加是自我反思,沉澱,安神定經的技巧。當駕馭了溝通,進一步建立的人情關係變會更加穩固。單獨與共聚可以並存,我們不再害怕一個人,不需要依賴別人口不對心的所謂回應而確認自己的存在。

We are lonely, but we are afraid of intimacy.
人性其實是這樣的。逃避,卻又期待。想一起,又怕一起。不要離我太遠,也不要緊緊靠近。這是人性,這也是我們人生要學習如何克服的一課。人愈長大,必須學習如何面對Lonely,又怎樣擁抱intimacy.我認同講者所說,其實不是別人不想跟我們對話,而是慢慢地我們也失去耐性與別人對話,更不說深層次的交流與分享。現在我們不用迫自己改變,科技給了我們很多很多逃避的籍口。科技將"Rich, Messy, demaning" 的關係簡化為有求必應,永遠亦應該盡如人意的美好。事實上,關係是需要學習如何駕馭的。不太易,但也不太難。學會對話是第一步,It is time to talk.

I am who I am, 重點散亂,錯別字多,是我。在上班日前的一夜我趕著要寫起這篇文章,就是想分享給各位。分享給我認為有可能聽得懂/有耐性聽的朋友。我明白要改變不易。頑固的我就是第一個認為改變並非一朝一夕的事。不過,TED talk給我很大的撼動,它除了讓我明白人-我與你-其實都是那樣荒謬又矛盾以外,我心底中一直深信的真理更加被確認:我們是需要跟自己溝通的。亦只有我們忠於自己,才有更大機會感動別人。連繫,什至關係,都少不了忠實面對及呈現自己的勇氣與敏銳。

我覺得,這篇文章也是我的一個TED talk.但我是以一個再不能平凡的香港的青年人轉述外國大師的演講。看畢以後,我疑惑過。多少日子一個人反思問題,感受生活,然後或者寫上面書寫在Xanga,我從connection出發了,究竟是走向companion什至lonely,還是另一邊是一種communication,是一份care一份comfort? 我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不過至少我的文字提醒我,I write because i think; i think because i feel, i feel therefore i am. 每一夜做的,都不是無意義地對著一部電腦,奢求automatic listener's "acceptance" and "love". 我與另一個TED talker 都這樣想: 我們是透過詩篇來認識這個世界。假如寫完以後仍然一無所知,至少我擁有詩篇。

我有我的反思,我無權邀請大家反思,什至我不能保證反思以後質與量會有什麼即時改變。所以,我就在這夜分享我的想法,是她的大智慧。 這是Self reflection,但我更希望是一種connection, 什至是我們的conversation- Humanistic conversation.

Cap讀者們一定要看的,絕對不是Cap的文章。
其實是 Sherry Turkle: Connected, but alone? 
http://www.youtube.com/watch?feature=player_embedded&v=t7Xr3AsBEK4#!&#12288;


2012年4月16日 星期一

忙裡偷閒



從前,忙裡偷閒是多麼爽快。

對上一個星期天,對忙裡偷閒有新的體會。「忙裡」的意思是,人被忙碌包圍。忙碌的事,忙碌的心,忙碌的節奏,忙碌的光線與濕度,整合起來,什麼都是忙碌的。我們閒,是閒在忙裡,而不閒在忙外,感覺始終不夠放鬆。忙碌似是一種引力,人浮於事,無論多想脫離核心,忙碌還是會把你扯回來,儘管你什麼都不做,身體還是會往後傾。明白了忙裡是什麼意思以後,再看看閒,再看看偷,忙裡偷閒便令人十分無奈,什至鬱悶。

這個「閒」是真的,時間客觀上可以說是閒,但主觀上不夠閒。平日工作早睡晚起,偏偏不用工作的星期天,晚睡早起,反而沒有好好享受睡過夠的一天特權。起來了做什麼?天氣好,留在家中看電影又覺浪費時間,平淡又覺平淡,認為休息不應如此;活躍往外走走又怕快樂不知時日過,回一回神又已黃昏,還未消化「休息」的感覺時間又把它帶走了。於是乎,我對這個「偷」字最有感受。這星期天的美好日子好像是偷回來的,不敢揮霍,又不能儲起。坐立不安,看著它流逝,不能為它增值。

是不是人太俗?浮生半日,不算閒。唯有忘了時間,才能盡情地閒。半天是閒,三分鐘也是閒。我又想起,人唯有忘記出生,忘記死亡,才能好好地活。每天都記著還出生的大恩情,不敢放肆,又或者每夜都恐懼死亡的來臨,日子是不能過得好過得坦白。身在福中,不知生不知死,忘了老忘了病,我們其實可以活得很自在的。幸運是我每周仍擁有寶貴的星期天,但仍未有好好實踐及時行樂的大智慧。沒有時間,我們問時間在那裡;時間來了,我們說時間不是這樣又把它退回去。時間笑了,門內不必有心,有半片月便可以了。夕陽以後,閒這感覺比較實在。一個人的時候,閒得更閒。

「偷」是有罪的,現代人急忙地活,閒慢慢變得奢侈了。我們可以有時間,但不能閒下來。這其實不太健康,對吧?人生總有閒,有大閒有小閒,是應得的。

或者忘我偷閒更貼切。閒聊,閒逛,閒情逸致。星期天是閒日,好好做個大閒人。閒是不忙,更是忘。

2012年4月15日 星期日

離開或是回來



夢是奇妙的。有否想過一個人夢,是因為太清醒,還是太不清醒失去自覺?科學上,夢是因為人已進入熟睡狀態。但曾夢醒,驚覺夢境意味深長。所以說,人有自覺的時候其實未必清醒,因為我們會被干擾,會分心,會抑壓,會逃避。失去自覺,有時候竟最貼近自我。

有一夜的夢是這樣的:
明天,我又要到台灣旅行了。而我竟怕,我未準備好。我不想再一個人到台北了。還有什麼地方要遊要玩,還需尋找多久,說服自己多少次?我想,我寧願遲一點再放假,再好好安排才離開。我想去旅行,但又害怕旅行是一種流放與迷惘。於是夢內又出現了很久前類似的情況。急忙地買車票,從台北逃到另一處地方。跟別人說起談笑自若,到阿里山啊,或者到台南啊。如果假期只有幾天便到什麼地方閒一下。但心中,我不喜歡無目的闖蕩。我需要一個目的,滿足自己的目的。

醒來後,感覺萬千。這夢是什麼意思?
清醒的我,不敢總結。

離開是為了回來。什麼是離開,什麼是回來?離開什麼,回到什麼?人生的旅程太複雜,來回票的起點也是終點。單程票,終點是終點,是另一起點。離開是逃避,回來是面對;或,離開是勇往直前,回來是逃之夭夭。來去,進退,是一種相對。

夢到自己不想離開,或者因為,那不是離開,而是回來。一段旅程的結束以後,人份外迷惘。下一個決定下一步下一次呼吸,都不盡不爽不順。是因為離開與回來的界線模糊了。而生命使我們不得不推進,隨波而逐流。於俗流裡浮沉,不知方向。

就像夢一樣。不清不楚的時候,聽到最清楚的答案。近來看了一套電影:Medianeras. 女主角說了一句話:當我們知道那個人是誰,在城市中要尋到他的身影也是如此困難,那麼如果我們連那一個人是誰都不知道的時候,我們要如何找到他?

但女主角說了這句以後,還是繼續生活。你可以說她逃避,亦可以說她面對。那一個人,其實就住在她附近。有過好幾次一面之緣。

在某一個定點四處環顧,沒有標誌沒有地標,是很容易迷失的。一個人決定自己是離開還是回來,需要先找一個目標。或者信念。求什麼事,等什麼人,只要找到目標與所信,那麼是離開還是回來都只是一種說法。每一次,都是出發。

2012年4月13日 星期五

錯又如何



在錯誤中呼吸,見錯誤後收手,從錯誤裡吸收

成功不代表你不會犯錯。不做有不做的錯,做了同樣會錯。人人都會犯錯。
弱者的錯,是不自知的錯,是猶豫沒自信的錯,是能理解的錯。
強者的錯,是百密總有一疏,是勇多謀少的錯,也是能理解的錯。

每個人都未必擁有成功的原因,卻必需接受生命中無數次失誤與挫敗。
問題是,我們如何從錯誤裡吸收,令自己有機會犯下更高層次的錯。
我們並非刻意追求錯誤,我們只是令自己能更好預備生命中不能避免的必然的錯。
知錯,認錯,改錯,這一切做對了,我們重犯的機會才會變少。
將來犯同類的大錯的機會會愈來愈少,被錯失困擾糾纏的機會相對較微。
然後,意氣風發的我們進步過後,才會有不一樣的錯誤,吸收不一樣的體悟。

有時候,犯錯不是因為你太差。犯錯在另一個角度看是你無懼和有放手一試的胸襟。贏多輸少,對比錯多就好。不做不錯的那種「錯」是強者的錯。然而不做,也可能是弱者的錯。既然都有錯,總有錯,那麼金犯強者的錯好像比弱者的錯化算一點?

我們曾經以為做得不錯的,或者尚且能接受的許多事,也許都在大錯鑄成或無可挽救的時候,才會翻出底牌顯露真身,讓我們後悔懊惱,又恨錯難返。強弱與對錯是一種既客觀更主觀的相對。錯過以後才知道什麼是錯,曾如何錯,是怎樣錯。其實在錯誤裡似是身不由己的我們都無法吸收,更多的是在錯誤後勇敢收手,再消化,反思,吸收。到最後你發現,其實人人都會犯錯,犯錯有很多理由。問題不過是,我們犯下的是那一種錯。

是強者的錯,弱者的錯,是好人的白色錯,還是壞人的黑色錯;是可以一笑置之的錯,還是令人欲哭無淚的錯;是你不能避免的錯,還是你應該繞道的錯;令你後悔的錯,還是無悔的錯?

犯的錯不一樣,改錯後生命吸收的養份也不一樣。有些錯令你更勇敢,有些錯令你更懦弱。有些錯令你感覺更差,有些錯令你屢敗屢戰。我們都應該逃避錯誤,然而看見別人幸福又快樂又成功的時候,不要奢想他們生命從沒犯錯。也許,他們只是犯下更多更多與我們不一樣的錯。

到最後,不過是為了得到「錯過幾多次 現在我都不錯」的安然自信。

錯誤成熟透釀蘊成智慧的月份尚未到,學習接受,接不住的只有承受。難免亦常有淚,既笨且拙。不要忽略錯誤的價值,不要看輕每種錯誤催化人成長變好的速度。我們都有錯,我們學做對,也學面對錯。錯過去了,不要錯過錯誤的另一面。有對的錯,有錯的錯。我們學習錯得對。

花時間做一些事



有時候,我們需要花時間做一些事情。
請注意,是花時間做事情,而不是花時候做好一些事情。

一期一歪理,這是我今晚的反思。
人啊有時候都想做好事情,做不好事情,我們寧願不做。
但不做事情,如何能把事情做好?

不是所有事情都能愈做愈好,但有一部份是可以的。熟能生巧,浸淫出精華,磨練出透徹。時間是花了,為的是什麼?只為做好一些事情,還是做了就已經足夠?

花時間做事情,做一些自己覺得值得的事情。花時間做事情,不是為了得到回報。花時候做事情,也不是為了事情會立即變好。花時間,只是因為自己快樂,樂在其中。

十局其九,花時間以後,我們只是做事而已。一次又一次只是平實地做事。
沒有做到什麼大好事大成就,也沒有將一件平實的小事做好做得完美。

我們反而要靜下來想一想,花時間的原因。
我們在乎結果,但其實我們也珍惜過程。
所以我們才願意為之付出時間。

花時間是一種付出,付出是一種美德。浪費與否由人說,最重要是自己的想法。心安,理得。時間是自己的,生活是自己的,花自己的時間在自己喜歡的事上,有聰明與愚蠢,但沒有對錯。

就等如近來熱話的「盛女」,大家都說女人啊,不要太不切實際啊,不然你沒有人娶啊。其實我想,我們可以說人家愚蠢,意思是她的不切實際會令自己追求的遲一點到達,什至不到達。但那畢竟是她相信的事情,也就由她吧。我始終覺得一個人可以保留不切實際這選擇權。當然到最後她遇上不了她心目中的愛人這自己也有責任,但我不會說她做錯了。

人最重要就是自己正在做什麼。有人以終點來評價一個人的價值,我卻相信起點對人生的重要性。如果你在乎結果,那你必然要改變自己。但如果你相信自己,那儘管別人說你活在自己童話中,那又如何?你要有吃苦的準備,你為自己的決定負責,無悔無怨,那又有何不可?既然你對自己所信是多麼執著,我更不會參加這種節目。說到尾,如果不改變,這節目便沒有意義了。

我忽然想,如果自己有天單身,或相戀再單身,我都不願自己所信的價值放在鎂光燈下,任人非議。我會盡量做好自己,如果最後結果不如意,那也是自己的問題。有微調的空間,但不必要被別人說自己太多幻想。

這個世界,引人注意與崇拜的都是最主流的價值。這些價值有很多都是由信奉消費主意的有權者操控。肥人不會美,好人多失敗,權術是必須,世界很膚淺。這些也許都是真的,至少,我們都被說服這些都是真的。我無意以弱碰強,作為世界的一份子我也吸收著世界的價值觀。我從前教Soci的教授,都是用LV銀包。但學會自保還是應該的。有些事情從善如流,跟社會與世界接軌。另外的,相信便繼續相信。

這個世界很愛跟人說對錯,對錯總是以結果成功與失敗來評定。當然,這已經是一個講實際的說法。和而不同,我是這樣看實際這回事。有些事情如果你覺得對的,那就要繼續相信。人家說你蠢,你便蠢。只要你覺得值得。

好像又太長了。說到尾,其實都是起點說的:花時間做事,還是花時間做好事。

如果自己覺得值得的,事倍功半也要做。堅持下去,事情會愈做愈好。笨是別人的判定,值,是一種對由心的滿足與自信。

2012年4月8日 星期日

羊來了



羊來了,不染塵的雪白皮毛,通靈的悅眼一雙,明明是傻卻不自知,羊來了,帶來一顆痴心。那女孩盼郎,最後卻是狼來了。女孩不能喜歡危險的狼,而現實就是誰跟誰的捉弄,是誰都好,其實不是狼。那狼呢?身邊盡是女孩。牠獸性盡露不擇手段,早就習慣在不同女孩的心撩動追逐。狼怕的,是牠喜歡羊。

羊來了,使狼也抑壓了牠的狡性。狼痴心起來,牠預料不到這一個後果。對於無助者,原來牠仍會憐憫。那一頭受傷可憐的羊來了,令黑暗的夜空泛起星光。牠自稱他了。想念她,不能入睡。從前數綿羊是為了果腹,他今夜閉著眼睛數的都是她。夢中的她在他身旁跑跑跳跳,無憂,無慮也無淚。他遠遠的看著,羨慕,欣賞,也敬畏最純樸的心靈。

明明一秒前殺機仍在,明明早已習慣不信愛情,卻又是何故喜歡上羊?為何仍動情,留有「喜歡」這後著?既然已習慣麻木,祟尚捕捉與突擊,怎能妄想自己能與羊地久天長?緩緩地淚乾了,那是從前的事。棄掉昨日的愛,才能成為今天無拘無束的野狼。狼不怕古惑的人,卻怕羊。狼不怕她死去,卻不忍見她受傷,於悲痛中受盡折磨。自己該認真,還是應兒戲?說服自己嘗試或警惕危險勿近?遇著想愛但不太可能相愛的羊,狼怕,狼恨。如讓狼可重頭,狼多希望自己從未成為羊,不曾受傷,不曾質疑。今天當羊長大了,變成一頭狼以後,原來牠再承受不了羊的純真。想呵護疼惜,卻自知身心骯髒,目光短淺。

錯錯對對,錯對錯對,感覺沒有對錯,但連帶結果考慮的話,一切或者皆有對錯之分。他說,錯是我本身太情多。成熟了的他想,天天天天真真簡簡單單地不愛。這就是對,這就是技巧。狼來了。要讓女孩都又恨又愛就要愛理不理。時而橫蠻時而甜心。狠狠地吻殺不留痕跡無用善後,Softly clean kill.狼不信愛情,所以也不相信愛伴。人生是偏偏沒有真愛地生存,卻能令人盲目好奇。你別認真別動心,你別急。狼說,只要將女孩想成是獵物而不是一個你愛的人,那麼你就能像狼一樣「愛」,像狼一樣永遠不用受傷。

柔情似水,水似的情最利。最怕是愛上一個你不敢隨便愛的人。她太身心美,他卻未有無情到一個地步能為所欲為。無情是他的利爪,而今次他卻顯得無助。他不敢抗拒,他的心正在融化。狼怕遇上他喜歡的羊,教他無力招架。「就像是現實定必出錯」,每一次他想起羊,他在心中暗呼羊來了。他已不憧愛,也不敢在激情過後認真愛。他寧願不是愛,而是興奮,而是好勝,而是怕寂寞,而是一場測試一場賭博。他能勝任很多角色,除了愛人。

羊來了。

羊是對的,狼是錯的。
羊是錯的,狼是對的。
認真是對的,兒戲是錯的。
認真是錯的,兒戲是對的。

反覆的反覆的,愈錯愈對,愈對愈錯。問愛,對錯分不清。

有些人去愛,敢錯不敢對。不怕結束,卻怕開始。不愁對方一時冷淡,只憂自己太早熱情。「狼來了」是一個童話故事,主角是人與羊。如果故事換作成年人的戀愛指南,你或會發現,「羊來了」更可怕。而我們這些年少的羊,有一天都會變成老成的狼。
你如果一心一生愛一羊,或者你仍然是羊,這才是一個童話故事。有聲音恐嚇你弱肉強食的世道,你要從善如流。

「問這快樂為何來去如飛,像那天上白雲乍離乍聚」
是快樂太變幻莫測,還是人愈來愈複雜矛盾?
你是善良的野狼,迫不得已半瞞半騙,略施小計,顯大心思小心計,
或者你是古來稀的綿羊,滿腦子「應該」「正確」,卻未必捱得住吃人的情愛角力
勝敗與對錯這兩種二元併合以後,組合出一套怎樣的價值?
曾經「狼來了」提醒人們要誠實別說謊,但這本身又是否一個白色謊言?

你要當狼,還是當羊?
在人的世界中,你怕狼,還是怕羊?

2012年4月7日 星期六

旅人的意義

人為什麼要去旅行?這問題很難「解答」。但回程回到最初的起點以後,答案會隱現在心中。這裡所指的旅行比較廣泛,自由行背包客或是旅行團豪華遊都沒關係。其實留在原地不好嗎?外面的世界真的很美嗎?為何出走,當個旅人?

每個人都有自己旅行的原因,尋找自己旅行的意義,因而有不同旅行的方式。快樂與否是非常個人的事。所以我們不能說別人的旅行比自己的差。旅行若算開心,便無負付出過的一切。儘管我在這裡把旅行說得意義重重,好像是什麼驚天動地的偉大工程,但其實旅行的意義可以很微小,什至微不足道。是因為微小的讓人微笑,微又妙的意義很溫柔。它不是偉人,而是有呼吸正活著的你我他。

旅程中翻看一些自己的舊文章,發現有關愛情的愈寫愈空洞。我記起了為何身為旅人特別浪漫,對情愛之事有更深體會而不是強說愁。那是因為我們跳出了平日身處的空間,有另一套看故事的眼睛,聽心情的耳朵。

當生命的層次愈來愈少,愛情的領會也會隨之變得枯燥。當生活在香港這樣一個人來人往的大城市,當工作或學業都把人沖得頭昏腦脹時,我們便不能再尋找新的角度的剖析感覺,慢慢習慣依著最快最銳的那一套工具理解情感。愛情也就變得沒有廣泛性的一個題目,它只是人們將生活不快投射出來的產物。所以有關愛情,我們愈說愈灰,愈說愈覺現實愈難實現。想想看,那是愛情,還是生活?

 
淡水漁人碼頭的心。看夕陽便看不到心的色彩,似乎不能勉強。

如果世事都能以生命樹的結構分類,我會說人們先有了生活才有愛情。當我們對生活有了體會以後,愛情是例子之一而已。沒有生活,或生活色調變得單一,生活內的其他事情都不能好好舒展。旅行不一定為我們帶來愛情,但它絕對令生活看起來更有趣。當生活又再生動起來,看待感情忽然能站在不一樣的高度,有另一種胸襟。

就算只是一次半次,亦會隨旅行後的亢奮衰變而變少什至消失,但也值得。

是有了生活才有愛情,而不是將愛情視為生活的唯一題材。當你忽然很渴望愛情的來臨時,不妨出走去旅行。回程的時候你也許發現,不明白愛情可能是因為我們仍未懂得生活是什麼一回事。一切都最後都會好起來,開始需要勇氣,過程不能預計,回程總有時候。能嘗試總結部份生活的小潛規後發現,其實感情事都差不多。

 
碼頭盡頭看見「可以接受我嗎」,不禁幻想主角最後的結果。

出生是為了解放被困的。被困的身體,被困的心情,還有突破不了的思路圍牆,都可能因為旅行而重獲自由。是可能,但擁有可能總是好的。你說感情,如生活,都不過是一個又一個可能而已。至少你給自己機會- 你可,或者你為自己打氣- 你能。旅行就是這樣,讓你完整的經歷一次開始至終結。回頭你重新審視生命中的停滯不前,或匆匆離合,其實與生命同流,都沒有什麼好著急好生氣。

人來人往是旅行的意義之一。它讓我們知道來往之對稱。秋葉會掉下,春枝見綠,或者有些事情只能體會。來不及的,或錯過了,來季來年,或者會有下一次。生命悠長,放鬆一下渴望的力度,爬高一點看看事情本來的模樣,其實人應該向前看。在這個節奏愈來愈快的世代,以「年」作單位的事情愈來愈少。理解生活,感受心的喜怒哀樂,或者正是其一。

 
轉個角度,一心兩面,其實都很美。

2012年4月5日 星期四



「若然害怕煩惱,為何期望太高」

有時候我們做一些事,心底裡,其實為搏得某些人,或某個人的歡呼。

想看見別人因我們而歡笑,重點是讓我們看見,但往往失望。
其實沒有人需要為我們而歡呼,更別遑論歡迎。
當中有歡。有人歡又喜,有人歡亦樂。只是我們沒察覺,或者他們沒表達。

然而,讓人歡喜,已經十分難,也十分難得。
誰敢要別人歡呼? 誰憑好事強人歡迎歡送?
你的人生得意,或壞事情完了衰盡了,歡過就是完結。
怎樣歡,如何歡,別太在意,寬心一點。待人以歡,看不到也沒相干,歡過就好。
你或者看不見聽不到,但也許他們是有發生過,只是好事不一定都要讓你發現。
歡歡相報在心中,你信我信,不用你知我知。

盡歡以後,畢歡以散。

可能你可能感興趣的: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