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著應否帶飯時,腦海閃中出「真空煲」。
真空煲的內膽是精髓所在。
如果你想煲湯,先把湯料煲滾,然後放進真空煲中蓋好。
就這樣無火煮食,等大半天吧,老火湯便完成了。
真空煲的內膽,其實是冷冰的。
他依賴外來的熱力。
他需要接觸溫熱,才能讓自己繼續溫熱。
真空煲是真空的,他處於一個密閉的空間中。
煲內有分外膽與內膽。外殼固然堅固,但只為保護內膽。
外與內膽中間,永遠隔著一層空氣。
外邊再冷,卻影響不了入面的世界。
內膽再熱,也因為那觸不到的籬笆,外邊的用家永不會知道。
真空煲就是一件令熱情更熱的容器。
為別人保存熱度,同時偷取湯料的餘溫暖身。
真空煲的熱,卻不得不依據空氣,
是距離令熱得繼續熱。
在我考慮應不應該帶飯的時候,我想起真空煲。
我在想,有些人其實就是真空煲。
對於熱度,他願意好好保存,但卻對自己過份保護,怕熱度受到環境的影響。
他選擇被動地保存餘溫,卻不主動的走在火爐上孤注一擇。
儘管最後湯仍是熱,但內膽很快又再冰冷。
外膽是真實的世界,而內膽是內心的想法與感受,
中間的空氣,大概是「幻想」的化身。
我想,沒有火便燒不起來,明火煮食總有他的道理。
那份溫熱的感覺,只是源自煲與內膽的肌膚之親。
熱力沒有了解終會散掉。躲在窩中,始終不能煮成夠火候的靚湯。
有些事情需要水,我們要澆
有些人情需要火,我們要燒。
其實,我們都不應躲在真空煲對不對?
逃避,可能成為扼殺美事的真兇。
去找你的水,去找你的火,實實在在的。
別怕被投入太多被燒傷,
更不要擔心沒有回報空留淚。
不要再當真空煲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你在想什麼?